𠄗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𠄗
◎同“周”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字彙補》:古文周字。註詳口部五畫。
注解
〔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上,康熙部首是亅部。
〔𠄗〕字拼音是zhōu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、了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職留切頁碼第42頁,第30字續丁孫
𠱬
異體周、周
密也。从𤰃、口。
𠄗
古文周字从古文及。
附注按:甲骨文「周」字不從「用」。
蔣注《竹書紀年》卷下:「周武王。」梁沈約注:「名發。初高辛氏之世,妃曰姜嫄,助祭郊禖,見大人迹,履之,當時歆如有人道感己,遂有身,而生男,以為不祥,棄之隘巷,羊牛避而不踐,又送之山林之中,會伐林者又取而置寒冰上,大鳥以一翼藉覆之。姜嫄以為異,乃收養焉,名之曰棄。枝頤有異相,長為堯稷官,有功於民。后稷之孫曰公劉,有德,諸侯皆以天子之禮待之。初黃帝之世,䜟言曰:西北為王,期在甲子,昌制命,發行誅,旦行道。及公劉之後十三世而生季歷,季歷之十年,飛龍盈於殷之牧野,此蓋聖人在下位,將起之符也。季歷之妃曰大任,夢長人感己,溲于豕牢而生昌,是為周文王,龍顏虎肩,身長十尺,胷有四乳。太王曰:吾世當有興者,其在昌乎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隻畱反頁碼第129頁,第2行,第2字述
密也。從用、口。
鍇注臣鍇曰:「忠信爲周,《詩》曰:『嗟我懷人,寘彼周行。』言用之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29頁,第3行,第1字述
古文周字,從古文及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職畱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32頁,第2字許惟賢第102頁,第13字
密也。
段注密,《山部》曰山如堂者。引伸訓爲周緻也。《左傳》。《晏子》曰:淸濁小大。短長疾徐。哀樂剛柔。遟速高下。出入周疏。以相濟也。以周與疏反對。又襄二十七年。春。胥梁帶使諸喪邑者。具車徒以受地。必周。杜皆云:周,密也。按忠信爲周。謂忠信之人無不周密者。
从用口。
段注善用其口則密。不密者皆由於口。職畱切。三部。
古文周字。从古文及。
段注及之者,周至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