鱟
魚部24画上下结构U+9C5F
国语辞典解释
鱟鲎
hòu详细解释
名
◎动物名。节肢动物门剑尾目。体分头胸部、腹部和尾剑三部分。头胸部呈马蹄形,为深棕青色,背部隆起。背甲后方两侧向后突出,其腹面每边各有六枚刺。有一对复眼和中单眼一个。尾柄尖细,呈细长的三角形。口周围有五对步足。腹部具有六对附肢,第一对为扁平的生殖盖板,生殖孔开口于内面,其余五对附肢形成腮。春夏季在沙滩上繁殖。鲎于古生代即已出现,与蝎、蜘蛛和已灭绝的三叶虫近缘,是一类活化石。
外语翻译
- king crab
- Königskrabbe (S, Bio)
- limule, limulu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胡遘切;《集韻》:下遘切,𡘋音𠋫 —— 魚名。似蟹,有子可爲醬。《山海經註》:鱟魚,形如惠文冠,靑黑色,十二足,長五六尺,似蟹,雌常負雄,漁子取之,必得其雙。子如麻子,南人爲醬。《嶺表異錄》:雄小雌大,水中雄者浮,雌者沉。左思〈吳都賦〉:乗鱟黿鼉。
义又號鱟媚。郭璞〈江賦〉:蜦䗚鱟媚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烏酷切,音沃。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許𠋫切,音詬。又,《集韻》:乙角切,音渥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中,康熙部首是魚部。
〔鱟〕字拼音是hòu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𦥯、魚。
〔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òu] ⑴ 節肢動物,甲殼類,生活在海中,尾堅硬,形狀像寶劍。肉可食⑵ 〔~蟲〕節肢動物。俗稱“水鱉子”、“王八魚”。⑶ 方言,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