堊
国语辞典解释
堊垩
è详细解释
名
1.白色的土。
《庄子 · 徐无鬼》:“匠石运斤成风,听而斲之,尽垩而鼻不伤。”
2.泛指有色而可作为涂饰的土。
《山海经 · 中山经》:“又东三十五里,曰葱聋之山,其中多大谷,是多白垩,黑、青、黄垩。”
动
◎用白粉涂饰。
《韩非子 · 说林下》:“宫有垩器,有涤则洁矣。”《北史 · 卷八九 · 艺术传上 · 陆法和传》:“法和乃还州,垩其城门。”
外语翻译
- white earth; to daub with white mud
- crai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烏各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遏各切,𡘋音惡 —— 色土也。《山海經》:大次之山,其陽多堊。【又】蔥聾之山,其中大谷,多白堊,黑靑黃堊。司馬相如〈子虛賦〉:其土則丹靑赭堊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宮》:牆謂之堊。《釋名》:堊者,亞也、次也。先泥之,以灰飾之也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守祧若將祭祀,其祧則守祧黝堊之。【註】黝堊其祧,使新潔也。
义又,不塗塈亦曰堊。《禮・雜記》:三年之喪,廬堊室之中。【註】堊室,壘墼爲之,不塗墍也。
义又,塺泥亦曰堊。《莊子・徐無鬼》: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,使匠石斲之,運斤成風,盡堊而鼻不傷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烏故切,音污 —— 義同。
义《正譌》:象圬者,縱橫塗飾之形。凡塗飾皆言堊。
注解
〔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。
〔堊〕字拼音是è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亞、土。
〔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è] ⑴ 见“垩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烏各切頁碼第453頁,第38字續丁孫
堊
白涂也。从土亞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遏泊反頁碼第1066頁,第6行,第1字述
白塗也。從土亞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堊,白善土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烏各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744頁,第3字許惟賢第1193頁,第2字
白涂也。
段注以白物涂白之也。《周禮》曰:其祧則守祧幽堊之。注云:幽讀爲黝。黝,黑也。堊,白也。《爾雅》曰:地謂之黝。牆謂之堊。郭云:黑飾地,白飾牆也。《釋名》曰:堊,亞也。亞,次也。先泥之。次以白灰飾之也。按謂涂白爲堊。因謂白土爲堊。古用蜃灰。《周禮》。共白盛之蜃。注云:謂飾牆使白之蜃也。今東萊用蛤。謂之叉灰云。
从土。亞聲。
段注烏各切。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