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
意思解释
遊游
yóu基本解释
①遨遊;游覽。夜~。
②求學;就學。~於聖人之門。
③旅行。父母在,不~遊。
④說服。~說。
⑤交往;結交。~遊。
⑥求仕;做官。
⑦行走。~行。
⑧閒逛。~蕩。
⑨運轉。~目。~刃有餘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◎虛浮不實 。
遊嘴(遊花。油腔滑調,善於狡辯);遊文(浮泛的文字);遊言(浮誇不實的言論);遊財(浮財);遊詞(浮誇輕薄的言辭);遊滑(油滑);遊語(戲謔的、挑逗的言辭)
groundless;
国语辞典解释
遊游
yóu详细解释
动
1.遨游、玩耍。
《文选 · 古诗十九首 · 生年不满百》:“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。”唐 · 杜甫《滕王亭子》诗二首之一:“人到于今歌出牧,来游此地不知还。”
夜游。
2.旅行。
《论语 · 里仁》:“子曰:‘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’”唐 · 于武陵《访道者不遇》诗:“及户无行迹,游方应未归。”
3.交往、结交。
《孟子 · 尽心上》:“舜之居深山之中,与木石居,与鹿豕游。”
交游。
4.行走。
《礼记 · 曲礼上》:“游毋倨,立毋跛,坐毋箕,寝毋伏。”唐 · 孔颖达 · 正义:“游,行也。”
游行。
5.闲逛。
《书经 · 五子之歌》:“乃盘游无度,畋于有洛之表,十旬弗反。”
游荡。
6.求学。
《孟子 · 尽心上》:“故观于海者难为水,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。”《后汉书 · 卷三五 · 郑玄传》:“玄自游学十余年,乃归乡里。”
7.求仕、做官。
《战国策 · 秦策二》:“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?”汉 · 高诱 · 注:“游,仕也。”
8.说服。
《文选 · 李康 · 运命论》:“张良受黄石之符,诵三略之说,以游于群雄。”
游说。
9.自由运转。参见“游目”、“游刃有余”等条。
外语翻译
- wander, roam, travel
- Reise (S), reisen, bereisen, herumfahren, wandern, spazierengehen (V), schlendern, durchstreifen (V), schwimmen (V), umherziehend (Adj), You (Eig, Fam)
- nager, visiter, faire du tourism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𨒰 、 汓 、 𨓎
《唐韻》:以周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夷周切;《正韻》:于求切,𡘋音猷。《玉篇》:遨遊也。《書・大禹謨》:罔遊于逸。《詩・邶風》:以遨以遊。《禮・學記》:息焉遊焉。【註】遊謂無事閒暇,總在于學也。
义又,友也、交遊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交遊稱其信也。《戰國策》:士未有爲君盡遊者。【註】遊,猶友也。言不盡于交遊之道。
又,叶延知切,音移。班彪〈閒居賦〉:望常山之峩峩,登北岳以高遊;嘉孝武之乾乾,親釋躬于伯姫。
又,叶羊諸切,音余。《黃庭經》:五靈夜燭煥入區,子存內皇與我遊。
注解
〔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遊〕字拼音是yóu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斿。
〔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óu] ⑴ 遨遊;游覽⑵ 求學;就學。~於聖人之門。⑶ 旅行⑷ 說服⑸ 交往;結交⑹ 求仕;做官。⑺ 行走⑻ 閒逛⑼ 運轉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以周切頁碼第220頁,第8字續丁孫
游
旌旗之流也。从㫃汓聲。
𨒰
異體𨓎
古文游。
附注商承祚《殷虛文字》:「从子執旗,全為象形。从水者,後來所加,于是變象形為形聲矣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延秋反頁碼第561頁,第4行,第1字述
旌旗斿也。從㫃汓聲。汓,古文泅。
鍇注臣鍇曰:「旌旗邊所綴也。《爾雅》曰:『練斿九。』《春秋公羊》曰:『若贅斿。』又敖斿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561頁,第5行,第1字述
古文。
鍇注臣鍇曰:「,古文子字,葢從古文汓省,此正敖游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以周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242頁,第4字許惟賢第545頁,第8字
旌旗之流也。
段注流宋刊本皆同。《集韵》、《類篇》乃作旒。俗字耳。旗之游如水之流。故得偁流也。大常十有二游。旂九游。旟七游。旗六游。旐四游。《周禮》。王建大常。十有二游。上公建旂。九游。侯伯七游。子男五游。孤卿建旜。大夫士建物。其游各視其命之數。《禮緯》含文嘉云:天子之旗九仞十二旒曳地。諸侯七仞九旒齊軫。卿大夫五仞七旒齊較。士三仞五旒齊首。皆不言其命數。未可信。旗之正幅爲縿。游則屬焉。節服氏。六人維王之大常。注。王旌十二旒。㒳㒳以縷綴連。旁三人持之。然則旗之制。游屬於㒳旁。十二游者,一旁六游。九游,則㒳旁一四一五。巳下可知也。曳地,齊軫皆謂游。其正幅之長。《爾雅》曰:旐長㝷。餘未聞。游亦曰旓。楊雄賦有此字。《大人賦》作髾游。《周禮》省作斿。引伸爲凡垂流之偁。如《弁師》說冕弁之斿是。又引伸爲出游,嬉游。俗作遊。
从㫃。汓聲。
段注以周切。三部。此字省作斿。俗作旒。《集韵》云:斿亦作㫍。按此說必有據。上文㫍篆與此同義。而居非其次。當移此下。正之曰:游或作㫍。
𨒰,古文游。
段注从辵者,流行之義也。从㜽者,汓省聲也。俗作遊者,合二篆爲一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