髦
意思解释
髦
máo基本解释
①古代称幼儿垂在前额的短发。
②毛中的长毫,喻英俊杰出之士。~硕。~士。~俊。
③指马鬃。~马。
④〔时~〕时兴的,如“~~的服装”。
⑤古同“牦”,牦牛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会意。从髟( biāo ),从毛。髟,长发下垂的样子。本义:毛发中的长毫。
2.同本义。
髦,发中毫者也。 髦,发也。 如狸而有髦。
long hair;
3.某些哺乳动物颈部周围生长的又长又密的毛。
乘髦马。
mane;
4.刘海。
髧彼两髦。
bang;
5.通“牦”。
取其…髦牛,以此巴蜀殷富。
yak;
6.通“旄”。
建云髦启雄芒。
ancient flag with yak's tail;
形容词
1.英俊。
髦,俊也。 誉髦斯士。 烝我髦士。 髦士攸宜。
eminently; talented; smart;
2.符合习惯、风尚或流行的方式的,尤指衣服或举止 。
髦弁(装束打扮);时髦。
fashionable;
国语辞典解释
髦
máo详细解释
名
1.毛发中较长者称为“髦”。
《尔雅 · 释言》:“髦,选也。”宋 · 邢昺 · 疏:“毛中之长毫,曰髦。”
2.比喻出众的人才。
唐 · 太宗《令河北淮南诸州举人诏》:“江淮吴会,英髦斯在。”
3.古代孩童下垂至眉的发式。
《诗经 · 鄘风 · 柏舟》:“髧彼两髦,实维我仪。”汉 · 毛亨 · 传:“髦者,发至眉,子事父母之饰。”
4.兽类头颈上的长毛。
《淮南子 · 原道》:“马被髦而全足者,天也。”《山海经 · 南山经 》:“有兽焉,其状如狸而有髦。”
5.古代用牦牛尾作装饰的旗帜。
《文选 · 张协 · 七命八首之三》:“建云髦,启雄芒。”唐 · 李善 · 注:“髦,与旄古字通。”
形
◎流行的、时兴的。参见“时髦”条。
外语翻译
- flowing hair of young child
- Mähne, Pony (Haar) (V), modisch, elegant (Adj)
- à la mode, criniè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莫袍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謨袍切,𡘋音毛。《說文》:髮也。《釋名》:髦,冒也,覆冒頭頸也。《詩・鄘風》:髧彼兩髦。【傳】髦者,髮至眉,子事父母之飾。《儀禮・既夕》:主人說髦。【註】兒生三月,翦髮爲鬌,男角女羈,否則男左女右,長大猶爲飾存之,謂之髦,所以順父母幼小之心。《左傳・昭九年》:豈如弁髦,而因以敝之。《小爾雅》:弁髦,太古冠,冠而敝者也。
义又,《詩・小雅》:烝我髦土。【傳】髦,俊也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髦,選也。【疏】毛中之長毫曰髦,士之俊選者也。
义又,馬鬣。《儀禮・既夕》:馬不齊髦。【註】齊,翦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乗髦馬。【疏】不鬄落鬃鬣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牛長髦者爲髦牛。《史記・西南夷傳》:取其筰馬、𤏡僮、髦牛。
义又,丘名。《釋名》:前高曰髦丘,如馬舉頭垂髦也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螳蜋謂之髦。
又,《集韻》:迷浮切,音謀。《詩・小雅》:如蠻如髦。【箋】髦,西夷別名。武王伐紂,八國從焉。【疏】〈牧誓〉曰:及庸、蜀、羌、髳、微、盧、彭、濮。彼髳此髦,音義同「也」。【釋文】髦,舊音毛。尋毛鄭之意,當與《尚書》同,音莫侯反。
义《集韻》本作𩭾,或作髳。
注解
〔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髟部。
〔髦〕字拼音是má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髟、毛,五行属水。
〔髦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髟( biāo ),从毛。髟,长发下垂的样子。本义是毛发中的长毫。
〔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áo] ⑴ 古代称幼儿垂在前额的短发。⑵ 毛中的长毫,喻英俊杰出之士⑶ 指马鬃⑷ 〔时~〕时兴的,如“~~的服装”。⑸ 古同“牦”,牦牛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莫袍切頁碼第297頁,第17字續丁孫
髦
髮也。从髟从毛。
附注徐鍇繫傳:「从髟,毛聲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門高反頁碼第743頁,第1行,第1字述
髪也。從髟毛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莫袍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702頁,第1字許惟賢第746頁,第1字
髦髮也。
段注三字句。各本刪髦字,作髮也二字。此如巂下之刪雟作周燕也,離下之刪離,偓下之刪偓,江河等下之刪江河等字皆不可通。今補。玄應佛書音義卷二引《說文》。髦髮也。謂髮中之髦也。卷五引《說文》。髦髮也。髮中豪者也。下句乃古注語。上句亦奪一髦字,不可讀。髮中之秀出者,謂之髦髮。《漢書》謂之壯髮。馬鬣偁髦,亦其意也。詩三言髦士。《爾雅》、《毛傳》皆曰:髦,俊也。《釋文》云:毛中之長豪曰髦。士之俊傑者借譬爲名。此引伸之義也。古亦假髦爲毛字。《旣夕禮》注曰:今文髦爲毛。是今文禮叚毛爲髦也。
从髟毛。
段注髮之秀者曰毛。猶角之好者曰角。毛亦聲。莫袍切。二部。
白话解释
髦,飘逸的长发。字形采用“髟、毛”会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