𩭧
髟部18画上下结构U+29B67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篇海》:邊迷切,音篦 —— 冠飾也。亦作𨲋。
注解
〔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髟部。
〔𩭧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bī、bā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髟、卑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府移切頁碼第296頁,第5字續丁孫
𩔹
異體𩔾
須髮半白也。从須卑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賓而反頁碼第739頁,第7行,第3字述
須髪半白也。從須𤰞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府移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1694頁,第1字許惟賢第742頁,第5字
須髮半白也。
段注兼言髮者,類也。此《孟子》頒白之正字也。趙注曰:頒者,斑也。頭半白斑斑者也。卑與斑雙聲。是以《漢・地理志》卑水縣,孟康音斑。葢古𩔹讀如斑。故亦假大頭之頒。《藉田賦》。士女頒斌。李注。頒斌,相襍之皃也。其引伸之義也。《王制》。諸侯曰頖宫。頖,葢𩔹字之異體,故假爲泮水之泮。《廣韵》又借臥髻之䰉爲𩔹。
从須。卑聲。
段注府移切。十六部。讀如班,則十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