隟
阝部13画左右结构U+969F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宋庠《補音》:古文隙字。註詳十畫。《管子・七臣七主篇》:故上惽則隟,不計而司聲直祿。揚子《太𤣥經》:鑽於內隟厲。鮑昭㊟〔即鮑照〕〈擬阮公〉詩:惠氣凴夜淸,素景緣隟流。
注解
〔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阜部。
〔隟〕字拼音是x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⻖、巢。
〔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ì] ⑴ 同“隙”:“刺金州,决高弛~,去人水祸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綺戟切頁碼第482頁,第2字續丁孫
隙
異體𨻩、𨻶
壁際孔也。从𨸏从𡮂,𡮂亦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起逆反頁碼第1123頁,第6行,第2字述
壁際孔也。從𨸏𡮂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綺戟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942頁,第3字許惟賢第1279頁,第4字
壁際也。
段注今本際下有孔字。依《文選》沈約詠月詩注正。《左傳》曰:牆之隙壞。誰之咎也。際自分而合言之。隙自合而分言之。引申之,凡坼裂皆曰隙。又引申之,凡閒空皆曰隙。叚借以郤爲之。
从𨸏𡭴。
段注會意也。𡭴者,際見之白。
𡭴亦聲。
段注綺戟切。古音在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