誃
外语翻译
- part
- trennen, ausscheiden
- se sépar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尺氏切。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敞尒切,𡘋音侈。《說文》:離別也。
义又,人名。《宋史・宗室表》:修武郎士誃。
又,通作哆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斯、誃,離也。【註】𨻰齊曰斯,誃見《詩疏》,斯、析、誃、張,皆分離也。𨻰齊曰斯者,〈𨻰風・墓門〉「斧以斯之」是也;云誃見《詩》者,〈小雅・巷伯〉哆兮侈兮,《鄭箋》「因箕星之哆,而又侈大之」是也。誃、哆音義同。
又,《集韻》或作謻。《說文》:周景王作洛陽誃臺。【徐曰】《爾雅》堂樓邊小屋。此蓋小屋連於大屋體,其實則別自爲一區處也。《前漢・諸侯王表》:周有逃責之臺。服䖍註:周赧王負責,乃逃此臺,後人因以名之。劉德註:洛陽南宮謻臺是也。師古曰:謻音移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余知切,音移 —— 與謻同,臺名。一曰門名。互詳謻字註。
义又,或作䛂。《戰國策》:出誃門也。【註】誃,別也。元作䛂。
又,《玉篇》:直移切;《廣韻》:直離切;《集韻》:𨻰知切,𡘋音馳 —— 亦同「謻」,離也、別也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待可切,跎上聲 —— 欺罔也。與詑、訑𡘋同。
又,《集韻》:唐佐切,跎去聲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充豉切,侈去聲 —— 有大度也。一曰慶也。與𨛅同。
注解
〔誃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誃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í、chǐ、ch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多。
〔誃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í] ⑴ 台名;门名。㈡ [chǐ] ⑴ 离开;脱离。㈢ [chì] ⑴ 大度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尺氏切頁碼第73頁,第11字續丁孫
誃
離別也。从言多聲。讀若《論語》「跢予之足」。周景王作洛陽誃臺。
附注王筠句讀作:「誃,離、別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跢當是啟誤,或曰當作『哆予之足』。哆,猶開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尺婢反頁碼第206頁,第5行,第3字述
離別也。從言多聲。讀若《論語》「跢予之足。」周景王作洛陽誃臺。
鍇注臣鍇按:誃臺,陸雲《與兄書》曰:「曹公所爲屋,拆其謻塘不可壊,直以斧斫之而已。」又,𭄘孝綽《上虞卿亭觀濤詩》曰:「秋江涷甫絶,反影照謻塘。」《爾雅》注云:「堂樓邊小屋爲簃。今云簃廚連觀。臣鍇以爲謻臺猶別館也。陸雲所言即謂屋木相連接處也,孝綽所言即別館也,《爾雅》所言即連屋也。此葢小屋連接大屋,觀其來則連於大屋,體其實則別自爲一區處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尺氏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386頁,第4字許惟賢第174頁,第4字
離別也。
段注《釋言》曰:斯誃離也。郭云:誃見詩。今《毛詩》未見誃字。疑析薪扡矣,容有作誃者。別兵列切。
从言。多聲。
段注尺氏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讀若《論語》跢予之足。
段注《泰伯》篇云:啓予足。啓予手。鄭云:啓,開也。跢當是啓誤。或曰當作哆予之足。哆猶開也。
周景王作洛陽誃臺。
段注《東京賦》曰:於南則謻門曲榭。薛曰:謻門,冰室門也。《水經注・穀水》篇曰:洛陽諸宫名曰南宫。有謻臺。臨照臺。《東京賦》謻門卽宣陽門也。門內有宣陽冰室。按謻臺葢謂謻門之臺也。謻者誃之或體。李善直移反。周景王作大錢大鐘。則其作誃臺也亦侈大之意。釋宫。連謂之簃。郭云:堂樓閣邊小屋。今呼之簃廚連觀也。鉉《竹部》新附有簃字。按陸雲《與兄書》曰:曹公所爲屋。坼其謻堂。不可壞。直以斧斫之。其字亦作謻。《爾雅》之簃,葢亦誃之異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