詰
意思解释
詰诘
jié基本解释
①追問。反~。盤~。~究。
②譴責,問罪。~責。~讓。~難( nàn )。
③〔~朝( zhāo )〕早晨,亦指次日早晨。
详细解释
動
1.形聲。从言,吉聲。本義:詢問,追問。
2.同本義。
詰,問也。 度作刑以詰四方。 五曰刑典以詰邦國。 毅詰之曰。 直詰袁曰。 終不敢詰。
反詰(反問);究詰(追問究竟);詰詢(追問,詢問);詰辯(刨根問底)
question; interrogate; cross-examine; call sb. to account;
3.責備;質問。
詰,責也。 詰奸慝。 仲冬之月…農有不收藏積聚者,馬牛畜獸有放佚者,敢之不詰。
詰逐(斥責並驅逐);詰斥(斥責);詰讓(責斥;責讓)
blame; interrogate;
4.查究;究辦。
訪緝糾詰。
詰詐(查究奸詐之事);詰誅(問罪並懲罰);詰盜(究辦強盜);詰禁(按禁令查辦)
investigate and ascertain; investigate and deal with;
5.整治。
制軍詰禁。 子盍詰盜。
詰戎治兵(整治軍事);詰武(治兵);詰兵(整治兵器)
renovate; repair;
名词
◎明[天];翌[日] 詰,《小爾雅》:“詰朝,旦明也。”——清· 王玉樹《說文拈字》 又
詰旦(明天早晨);詰晨(明朝,明晨)
next;
形容词
◎曲折 研桑不能數其詰屈。——《晉書·衛恆傳》 又
詰曲(屈曲,曲折);詰屈(彎曲,曲折);詰詘(彎曲,曲折;抑鬱,艱澀)
bend;
国语辞典解释
詰诘
jié详细解释
动
1.询问、责问。
《左传 · 僖公十五年》:“卜徒父筮之,吉:‘涉河,侯车败。’诘之,对曰:‘乃大吉也。三败,必获晋君。’”唐 ·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。”
反诘、盘诘、诘询。
2.追究、查办。
《淮南子 · 时则》:“牛马畜兽有放失者,取之不诘。”唐 · 聂夷中《公子行》二首之一:“走马踏杀人,街吏不敢诘。”
形
1.明日的、次日的。
《左传 · 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戒尔车乘,敬尔君事,诘朝将见。”
诘旦。
2.屈曲不直。
《文选 · 曹操 · 苦寒行》:“羊肠坂诘屈,车轮为之摧。”
外语翻译
- question, interrogate
- nachforschen, erforschen
- enquête, réprim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去吉切;《集韻》:喫吉切,𡘋音蛣。《說文》:問也。《廣雅》:讓也、責也。《玉篇》:治也、譴也、問罪也。《書・立政》:其克詰爾戎兵。【傳】治也。《禮・月令》:詰誅暴慢。【註】謂問其罪,窮治之也。老子《道德經》:此三者,不可致詰。【註】問也。《史記・平津侯傳》:汲黯庭詰弘。【註】責讓也。
义又,《周禮・天官・大宰》:五曰𠛬典,以詰邦國。【註】詰,猶禁也。又,《秋官・大司宼》:佐王𠛬邦國,詰四方。【註】詰,謹也。
义又,詰屈。《晉書・衞恆傳》:字勢云:硏桑不能數其詰屈。
义又,《小爾雅》:詰朝,明旦也。《左傳・僖二十七年》:詰朝相見。《說文長箋》本作喆朝。喆,古哲字。借明也。故明朝爲喆朝。今俗以喆爲詰,因詰喆形溷,誤。
又,《集韻》:丘傑切,音憩 —— 喬詰,意不平也。《莊子・在宥篇》:喬詰卓鷙。
注解
〔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詰〕字拼音是jié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吉。
〔詰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言,吉聲。本义是詢問,追問。
〔詰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é] ⑴ 追問⑵ 譴責,問罪⑶ 〔~朝( zhāo )〕早晨,亦指次日早晨。㈡ [jí] ⑴ 〔~屈〕曲折。亦作“佶屈”。⑵ 〔~屈聱牙〕(文章)讀起來不順口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去吉切頁碼第76頁,第3字續丁孫
詰
問也。从言吉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輕質反頁碼第213頁,第5行,第1字述
問也。從言吉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去吉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399頁,第5字許惟賢第180頁,第8字
問也。从言。吉聲。
段注去吉切。十二部。
白话解释
诘,责问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吉”作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