愞
外语翻译
- timid, apprehensiv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而兗切;《集韻》:乳兗切,𡘋音軟 —— 弱也。或作懦愞𢘎。
又,《集韻》:乳尹切,音蝡。又,《玉篇》、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奴亂切,音燸 —— 義𡘋同。
又,《集韻》:奴臥切,音糯 —— 怯也。《前漢・武帝紀》:天漢二年,太守以畏愞棄市。
注解
〔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。
〔愞〕字拼音是nuò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忄、耎。
〔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nuò] ⑴ 同“懦”。《集韻•虞韻》:“懦,或作愞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人朱切頁碼第353頁,第14字續丁孫
懦
駑弱者也。从心需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輭區反頁碼第858頁,第1行,第3字述
駑弱者也。從心。需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人于切、乃亂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031頁,第1字許惟賢第887頁,第8字
愞
駑弱也。
段注也上本有者。今刪。駑當作奴。許書無駑字。葢衹云奴馬也。
从心。耎聲。
段注乃亂切。十四部。此篆各本作懦。从心,需聲。人朱切。乃淺人所改。今正。愞與《人部》偄音義皆同。弱也。本乃亂切。音轉爲乃過切。《廣韵》獮韵愞而兖切。換韵愞奴亂切。過韵愞乃臥切。《玉篇・心部》愞乃亂、乃過二切。皆訓弱也。此自古相傳不誤之字也。因形近或譌爲懦。再譌爲儒。其始尙分愞懦爲二字二音。故《玉藻》注云:舒愞者,所畏在前也。《釋文》云:愞乃亂反。又奴臥反。怯愞也。又作懦。人于反。弱也。皇云學士。是其分別井然。而轉寫愞譌爲懦。故《五經文字》曰懦人于反。又乃亂反。見《禮記》注。於是有懦無愞,而以愞之反語入於懦下。《廣韵》虞韵懦字下人朱切。又乃亂切。其誤正同。又考僖二年《左傳》愞字,《穀梁傳》愞字,《釋文》轉寫皆譌作懦。凡經傳愞字皆譌作懦。不可勝正。愞通作耎。亦或借蝡。《漢書》西南夷傳𨕖耎,《後書・章帝八王傳、西羌傳》𨕖愞,《史記・律書》𨕖蝡。《方言》注愞𢰅,今無不作懦者。葢需耎二聲古分別畫然。需聲在古音四部,人于切。耎聲在古音十四部,乃亂切。而自張參以來。改耎爲需。不能諟正。《說文・心部》之愞。《手部》之㨎皆經淺人任意竄改。以合里俗。世有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者。必以愚言爲然也。
白话解释
懦,像驽马一样软弱无能。字形采用“心”作边旁,采用“需”作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