𩑒
頁部12画左右结构U+29452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徒谷切,音牘。《說文》:𩑒,顱也。《釋名》:𩑒顱爲之髑髏。
又,《廣韻》:徒落切;《集韻》:達各切,𡘋音鐸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集韻》:闥各切,音託 —— 腦𦞤。
又,《廣韻》:丑格切;《集韻》:恥格切,𡘋音斥 —— 腦蓋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陟格切,音磔 —— 義同。
考證
𩑒顱爲之髑髏。
謹照原文爲之改謂之。
注解
〔𩑒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下,康熙部首是頁部。
〔𩑒〕字拼音是duó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乇、頁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徒谷切頁碼第291頁,第7字續丁孫
𩑒
顱也。从𩑋乇聲。
附注徐灝注箋:「𩑒顱也三字連篆讀之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陀谷反頁碼第730頁,第2行,第2字述
顱也。從頁乇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今俗作髑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徒谷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662頁,第2字許惟賢第729頁,第2字
𩑒顱,首骨也。
段注此五字各本作顱也二字。今依全書通例正。《骨部》曰:髑髏,頂也。𩑒顱卽髑髏。語之轉也。𩑒顱亦曡韵。《玉篇》引博雅,《聲類》作頊顱。恐有誤。《戰國策》云:頭顱僵仆。相望於竟。
从𩑋。乇聲。
段注徒谷切。按此音誤也。《廣韵》一屋無此字。十九鐸音徒落切,是不誤矣。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