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弋的意思解释

弋部3画独体字U+5F0B

弋部

3画

象形字

AGNY 86,AYI 98

IP

HS

43000

1707

6314

U+5F0B

154 横、斜钩、点

𩾢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用带绳子的箭射鸟。~获。~人何篡(“篡”,取,鸿雁飞得很高,射鸟的人无所施其技)。
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本义:小木桩。今字作“杙”

2.同本义。

以钩压下枝,令着地。 《齐民要术》

spile;

3.系有绳子的箭,用来射鸟 。

弋(系有丝绳的射鸟短矢);弋罗(矢缴和罗网);弋缴(猎取飞鸟的箭)

a retrievable arrow with a string attached to it;

4.指禽鸟。

十二月,鸣也者,禽也。 《大戴礼记》

bird;

5.姓氏。

美孟矣。 《诗 · 傭风 · 桑柔》

动词

1.射。用带绳子的箭射猎。

戈,缴射也。 《玉篇》凫与雁。 《诗 · 郑风 · 女曰鸡鸣》。疏:“弋,谓以绳系矢而射之也。”取彼在穴。 《易 · 小过卦》。虞注:“弋,矰缴射。”夫弓弩毕机变之知。 《庄子 · 佉箧》者下鸟乎百仞之上。 《吕氏春秋 · 功名》。注:“弋,缴射之也。”

弋射(射鸟)

hunt with bow and arrow;

2.取 。

弋窃(用不正当的手段占据)

take;

形容词

黑色 身衣弋绨。——《汉书·文帝纪》 又

弋祶(黑色粗厚的丝织物)

black;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小木椿。

《尔雅 · 释宫》:“鸡栖于弋为榤。”宋 · 邢昺 · 疏:“弋,橛也。”《玉篇 · 弋部》:“弋,橛也,所以挂物也。今作杙。”

2.射猎之事。

《晋书 · 卷九四 · 隐逸传 · 翟汤传》:“遵汤之操,不交人物,耕而后事,语不及俗,惟以弋钓为事。”

3.姓。如宋代有弋尚节。

4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1.用带有绳子的箭射猎。

《诗经 · 郑风 · 女曰鸡鸣》:“将翱将翔,弋凫与鴈。”

2.取得。

《书经 · 多士》:“非我小国,敢弋殷命。”《史记 · 卷四〇 · 楚世家》:“昔者三王以弋道德,五霸以弋战国。”

黑色。通“黓”。参见“弋绨”条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黑色。

2.《书》古代一种系有绳子的箭,用以射猎。

弋不射宿。

3.《书》用系有绳子的箭射猎。

弋凫与鴈。

4.《书》取;获得。

弋取、弋获。

5.姓。

6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catch, arrest; shoot with bow
  • Radikal, Pfeil mit Schnur (an der man ihn zurückziehen kann)​ (S)
  • flèche, prendre, noir, 56e radical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下 部首:弋部 )

唐韻》:與職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逸職切,𡘋音翊。玉篇》:繳射也。韻會》:弋,繳射飛鳥也。周禮・夏官・司弓矢》:矰矢、茀矢用諸弋射。〈冬官・考工記〉:弓人爲弓,往體多、來體寡,謂之夾庾之屬,利射侯與弋。詩・鄭風》:弋鳧與鴈。【疏】弋,謂以繩繫矢而射也。列子・湯問篇》:蒲且子之弋也,弱弓纖繳,乗風振之,連雙鶬於靑雲之際。【註】蒲且子,古善弋射者。

又,左弋,官名。前漢・百官表》:少府屬有左弋,太初元年,更名爲佽飛,掌弋射。

又,《韻會》:弋,取也。書・多士》:非我小國敢弋殷命。【註】弋,取也。【疏】弋,射也,射而取之,故弋爲取也。

又,《玉篇》:橛也,所以挂物也。爾雅・釋宫》:雞棲於弋爲榤。【疏】弋,橜也。玉篇》一作杙。又,〈釋宮〉:樴謂之杙。【註】橜也。

又,黑色。前漢・文帝紀・贊》:身衣弋綈。【註】如淳曰:弋,皁也。師古曰:弋,黑色也。

又,水名。隋書・地理志》:鄱陽郡弋陽縣,舊曰葛陽,有弋水。

又,縣名。後漢・郡國志》:北地郡弋居縣。

又,國名。前漢・陳湯傳》:南排、月氏、山離、烏弋。【註】山離、烏弋,去中國二萬里。揚雄〈長楊賦〉:登南山瞰烏弋。又,《後漢・西域傳》:栗弋,國屬康居,出名馬、蒲萄酒,特有名焉。

又,無弋,羌部名。後漢・西羌傳》:羌無弋爰劒者,秦厲公時爲秦所拘執,以爲奴隸,後得亡歸。羌人以奴爲無弋,以爰劒嘗爲奴隸,故因名之。

又,姓。姓苑》:出河東。今蒲州有弋氏。詩・鄘風》:美孟弋矣。【註】弋,姓也。

又,與㚤通。韻會》:㚤,婦官;通作弋,漢有鉤弋夫人。前漢・外戚傳》:孝武鉤弋趙倢伃。武帝巡狩過河閒,使使召之,既至,女兩手皆拳,上自披之,手卽時伸,號曰拳夫人,居鉤弋宮。

注解

〔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弋部

〔弋〕字拼音是,独体字,五行属

〔弋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本义是小木桩。今字作“杙”。

〔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ì] ⑴ 用带绳子的箭射鸟⑵ 姓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與職切頁碼420頁,第1

異體𢍺

弋橜也。象析木衺銳箸形。从𠂆,象物挂之也。

附注段玉裁改「著」為「者」,並注云:「者,各本作著,不可通,今正。古箸與者無二字,箸即者字。折木之衺銳者為橜,故上體象其衺銳。」「俗用杙為弋,顧用弋為隿射字,其誤久矣。杙者,劉劉杙也,不為橜弋字。弋,象形,故不从木也。」「凡用橜者爲有所表識,所謂楬櫫也。故有物挂之。又若舟之戕𢎄亦是,所以系舟也。故用𪱛爲合體之象形。」朱芳圃《殷周文字釋叢》:「字象橛形。今呼木樁。上象槎枒,丿所以固之。椓於地上,或以繫牲,或以縣物,用途甚廣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象下端尖尖的木棒。大的可以插在地上,或用以測日影;小的用來挖東西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以即反頁碼1003頁,第7行,第1

弋檿也。象析木銳衺著形𠂆象物挂之也。
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:「橜謂之杙。」弋,杙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與職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508頁,第1許惟賢1091頁,第3

弋橜也。

段注《木部》橜下曰:弋也。二篆爲轉注。《爾雅》曰:橜謂之杙。按俗用杙爲弋。顧用弋爲隿射字。其誤久矣。杙者,劉劉杙也。不爲橜弋字。弋象形。故不从木也。

象折木衺銳者形。

段注者各本作著。不可通。今正。古箸與者無二字。箸卽者字。折木之衺銳者爲橜。故上體象其衺銳。

𠂆象物挂之也。

段注凡用橜者爲有所表識。所謂楬櫫也。故有物挂之。又若舟之𢍿𢎄亦是。所以系舟也。故用𠂆爲合體之象形。與職切。一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