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歰的意思解释

止部14画上下结构U+6B70

止部

14画

9画

上下结构

VYVH

SIYMM

YDII

17111

U+6B70

53453421212121 横折钩、撇、点、横折钩、撇、点、竖、横、竖、提、竖、横、竖、横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涩”。

shà

基本解释

古代出殡时的棺饰:“周人之葬墙置~。”

外语翻译


  • (Cant.) 歰氣 to argue, wrangle, disagre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下 部首:止部 )

唐韻》:色立切;《集韻》:色入切,𡘋音濇。說文》:不滑也。玉篇》:難轉也。

又,《博雅》:歰,吃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𧬯極吃也。楚語也。或謂之軋,或謂之歰。【郭註】語歰難也。

又,《六書故》:水涸行艱謂之歰,味苦歰亦謂之歰。

又,《集韻》:色甲切,音箑 —— 與翣同,棺羽飾也。周禮・天官》:縫人衣翣柳之材。【註】翣柳作接橮。鄭司農云:接讀爲歰,橮讀爲柳,皆棺飾。〈檀弓〉曰:周人牆置翣。春秋傳》曰:四歰不蹕。今《左傳》歰作翣。

說文》:从四止。徐鉉曰:四皆止,故爲歰,當作[⿰𣥒𣥒],經典作歰。集韻》或作澀、󵄤、澁。詳水部澀字註。

注解

〔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止部

〔歰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sè、shà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𣥒、𣥒、;、𰙜、𰙜、;、󵶫、𣥖

〔歰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è] ⑴ 古同“涩”。 [shà] ⑴ 古代出殡时的棺饰:“周人之葬墙置~。”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色立切頁碼50頁,第2

異體𣥒、澀

歰不滑也。从四止。

附注王筠釋例:「四止者,兩人之足也。上二止倒之,而且反之者,兩人相對,則其足趾相向,故倒之;其左、右正相反,故反之。苟相順從,必二人從行矣。今兩足相啎,是憤爭之狀也,故得不滑之意。」唐蘭《殷虛文字記》:「歮即《說文》之歰字也。」「四疊之字或从三疊。」「『歮』象三足,『歰』象四足,本有周帀之意。《說文》訓『不滑』者,實後起之義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師及反頁碼146頁,第5行,第2

歰不滑也。從四止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四皆止,故爲歰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色立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70頁,第3許惟賢119頁,第12

歰不滑也。从四止。

段注色立切。七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