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澀的意思解释

氵部17画左右结构U+6F80

氵部

17画

14画

左右结构

IVYH

ESIM

VYII

37111

U+6F80

44153453421212121 点、点、提、横折钩、撇、点、横折钩、撇、点、竖、横、竖、提、竖、横、竖、横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见“涩”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不滑润。

粗涩、轮轴发涩。

2.文字生硬难懂。

《宋史 · 卷三八〇 · 勾龙如渊传》:“文章平易者多浅近,渊深者多艰涩。”

晦涩。

3.说话迟钝不流利。

南朝宋 ·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· 轻诋》:“王右军少时甚涩讷。”《南齐书 · 卷七 · 东昏侯本纪》:“性重涩少言,不与朝士接,唯亲信阉人及左右御刀应敕等。”

4.味道微苦不甘滑。

唐 · 李咸用《和吴处士题村叟壁》诗:“秋果樝梨涩,晨羞笋蕨鲜。”

酸涩、这李子好涩。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味道微苦,使舌头有麻木的感觉。

苦涩、酸涩。

2.(文句)生硬难懂,不流畅。

艰涩、生涩、晦涩。

3.摩擦时有阻力;不润滑。

粗涩、枯涩、滞涩。

4.不自然。

羞涩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astringent; harsh; uneven, rough
  • Gatter, Gitterrost (S)​, herb, säuerlich (Adj)​, kratzend, hemmend (Adv)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 )

唐韻》、《韻會》:色立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色入切,𡘋音濇 —— 與歰同。說文》:不滑也。風俗通・十反篇》:冷澀比干寒蜒。

又,牆叠石作水文爲澀浪。溫庭筠詩:澀浪浮瓊砌。

又,竹名。范成大《桂海草木志》:澀竹膚麤,澀如砂紙。

集韻》或作[⿰氵⿳來一囘]、󵄤、澁。

注解

〔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澀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歰

〔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è] ⑴ 见“涩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色立切頁碼50頁,第2

異體𣥒、澀

歰不滑也。从四止。

附注王筠釋例:「四止者,兩人之足也。上二止倒之,而且反之者,兩人相對,則其足趾相向,故倒之;其左、右正相反,故反之。苟相順從,必二人從行矣。今兩足相啎,是憤爭之狀也,故得不滑之意。」唐蘭《殷虛文字記》:「歮即《說文》之歰字也。」「四疊之字或从三疊。」「『歮』象三足,『歰』象四足,本有周帀之意。《說文》訓『不滑』者,實後起之義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師及反頁碼146頁,第5行,第2

歰不滑也。從四止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四皆止,故爲歰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色立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70頁,第3許惟賢119頁,第12

歰不滑也。从四止。

段注色立切。七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