𣥺
止部12画上中下结构U+2397A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丑庚切;《集韻》:抽庚切,𡘋音橕。《說文》:距也。
又,《集韻》:除庚切,音棖。又,齒兩切,音敞 —— 義𡘋同。一曰蹋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式亮切,音餉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維角𣥺之。【註】𣥺,讀如牚距之牚,取其正也。之亮反。又,詩尚反。
《集韻》作䟫,與摚、蹚音義𡘋同。
注解
〔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止部。
〔𣥺〕字拼音是chēng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𫩠、止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丑庚切頁碼第49頁,第18字續丁孫
𣥺
異體䟫
歫也。从止尙聲。
附注徐鍇繫傳「歫」作「距」。段玉裁注:「大鄭曰:𣥺讀如牚距之牚。牚距即𣥺歫之變體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纏行反頁碼第145頁,第4行,第2字述
距也。從止尚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若艸木之根枝,直㫄柱其上也。《周禮》曰:『必䟫其𧢲。』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丑庚切、丑庚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68頁,第2字許惟賢第118頁,第7字
歫也。
段注今音丑庚切。古音堂。今俗語亦如堂。《考工記》。維角䟫之。大鄭曰:䟫讀如牚距之牚。牚距,卽䟫歫字之變體。車䟫。《急就篇》、《釋名》作車棠。《說文・金部》作車樘。《木部》曰:樘,衺柱也。今俗字䟫作撐。
从止。尙聲。
段注丑庚切。古音十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