篁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
◎竹林,泛指竹子。幽~。修~。~竹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竹田,竹园。
篁,竹田也。 蓟丘之植,植于汶篁。
bamboo garden;
2.竹丛;竹林。
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。 篁竹之中。
篁阵(竹林);篁迳(竹林中的小路);篁路(竹林中的路);篁筱(泛指密密的竹林)
bamboo grove;
3.竹名。
隔篁竹闻水声。
篁筱(篁竹和筱竹);篁笋(一种笋名)
bamboo name;
4.泛指竹子 。
篁山(长满竹子的山)
bamboo;
国语辞典解释
详细解释
名
1.竹林、竹丛。
《楚辞 · 屈原 · 九歌 · 山鬼》:“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,路险难兮独后来。”
2.竹的通称。
唐 · 柳宗元《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》诗:“簷下疏篁十二茎,襄阳从事寄幽情。”唐 · 李商隐《离思》诗:“朔雁传书绝,湘篁染泪多。”
外语翻译
- bamboo grove; bamboo
- Bambus (S)
- (bambou), bosquet de bambou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胡光切,音皇 —— 竹名。《竹譜》:篁竹堅而促節,體圓而質堅,皮白如霜,粉大者宜作船,細者爲笛。《筍譜》:篁筍,八月生,皮黑紫色,其心實。
义又,竹田也。《史記・樂毅傳》:薊丘之植,植于汶篁。【註】徐廣曰:竹田曰篁。《楚辭・九歌》: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。【註】篁,竹叢也。
注解
〔篁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。
〔篁〕字拼音是huá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皇,五行属木。
〔篁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áng] ⑴ 竹林,泛指竹子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戶光切頁碼第142頁,第18字續丁孫
篁
竹田也。从竹𦤃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戶荒反頁碼第363頁,第6行,第1字述
竹田也。從竹皇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:篁竹之區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戸光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759頁,第3字許惟賢第338頁,第7字
竹田也。
段注《戰國策》。薊丘之植。植於汶篁。《西京賦》。篠簜𢾭衍。編町成篁。《漢書》。篁竹之中。注。竹田曰篁。今人訓篁爲竹。而失其本義矣。
从竹。皇聲。
段注戸光切。十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