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喆的意思解释

口部12画左右结构U+5586

口部

12画

9画

左右结构

象形

FKFK

GRGR

BJBJ

44661

0811

U+5586

121251121251 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zhé

基本解释

读音zhé,同“哲”,多用于人名。意为有智慧的,聪明的人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“哲”的异体字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zhé

详细解释

“哲”的异体字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a sage; wise; sagacious
  • Weisheit (S)​, weise, klug, scharfsinnig (Adj)
  • sage, perspicace, sage, intelligent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 )

玉篇》同「哲」。前漢・敘傳》:聖喆之治。後漢・皇后紀》:詳求淑喆。

又,《說文長箋》:喆,明也,故明日爲喆朝。俗譌作詰。正字通》:此說迂泥。

注解

〔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喆〕字拼音是zhé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吉、吉

〔喆〕字造字法是喆,两吉对立。吉,象形,上是兵器,下是盛放兵器的器具。本义是有智慧,聪明的人

〔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é] ⑴ 读音zhé,同“哲”,多用于人名。意为有智慧的,聪明的人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陟列切頁碼41頁,第23

𠺤

異體

𠺤知也。从口折聲。

悊哲或从心。

嚞古文哲从三吉。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金文哲字作悊,克鼎从心、从目、折聲;牆盤又加彳旁。王孫遺者鐘左上旁的訛變比較嚴重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知舌反頁碼126頁,第3行,第2

嚞知也。從口折聲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126頁,第4行,第1

古文哲,從三吉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126頁,第4行,第2

哲或從心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陟列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25頁,第1許惟賢99頁,第6

哲知也。

段注《釋言》曰:哲,智也。《方言》曰:哲,知也。古智知通用。

从口。㪿聲。

段注按凡从折之字皆當作斤𣃔艸。各本篆文皆作手旁。用𣜩改篆也。今悉正之。陟列切。十五部。

㪿心

㪿心悊,哲或从心。

段注《韵會》引《說文》古以此爲哲字。按《心部》云:悊,敬也。疑敬是本義。以爲哲是假借。

古文哲。从三吉。

段注或省之作喆。

白话解释

哲,有知性,智慧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“折”作声旁。“悊”,有的“哲”字采用“心”作边旁。“嚞”,这是古文写法的 “哲”,采用三个“吉”会义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字形從心、折聲。從心,以示心靈思維的意思;折聲,除表示音讀外,兼表決斷。從心、折聲,表示思路明晰,遇事能有所取捨決斷的意思。或增「目」字,可強化「思路明晰」的意思。篆文承金文構形而來。篆文、隸書、楷書之形,或從口、折聲,取心、口相通的意思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