杅
国语辞典解释
杅
yú详细解释
名
1.盛浆汤的器具。
《仪礼 · 既夕礼》:“两敦,两杅,盘匜。”汉 · 郑玄 · 注:“此皆常用之器也。杅,盛汤浆。”《后汉书 · 卷五二 · 崔骃传》:“远察近览,俯仰有则,铭诸几杖,刻诸盘杅。”
2.沐浴用的器具。
《礼记 · 玉藻》:“出杅,履蒯席,连用汤。”汉 · 郑玄 · 注:“杅,浴器也。”唐 · 孔颖达 · 正义:“杅,浴之盆也。”
外语翻译
- tub
- Bowling spielen, kegeln
- bol, cuv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羽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雲俱切,𡘋音于。《公羊傳・宣十二年》:杅不穿,皮不蠹,則不出於四方。【何休註】杅,飮水器。
义又,《類篇》:浴器。《禮・玉藻》:〔正義〕浴時入杅,浴竟出杅。
义又,《禮・既夕》〔註〕:杅亦作桙,盛湯漿器也。《荀子・君道篇》:槃圓而水圓,杅方而水方。
义又,杅杅猶于于,自足貌。《荀子・儒效篇》:杅杅富人,豈不貧而富哉。
义又,大杅,山名。《山海經》:崑崙之丘,黑水出焉,西流於大杅。
又,地名。《前漢・武帝紀》:遣因杅將軍公孫敖築受降城。【註】因杅,匈奴地名。又,《集韻》:王遇切,音芋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史記・秦本紀》:秦得燒掇焚杅君之國。【註】一孤切,音烏。〇【按】古文杅同「杇」,今分。
考證
《禮・旣夕註》杅亦作桙,盛湯漿器也。
謹照原文禮上增儀字。器也改盤也。
注解
〔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杅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ú、w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于。
〔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ú] ⑴ 浴盆。⑵ 盛浆汤等的器皿。㈡ [wū] ⑴ 〔焚~〕牵制,如“秦得烧掇~~君之国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哀都切頁碼第188頁,第1字續丁孫
杇
所以涂也。秦謂之杇,關東謂之槾。从木亏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冤都反頁碼第471頁,第6行,第1字述
所以塗也。秦謂之杇,關東謂之鏝。從木亏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左傳》:鄭子産說晉文公爲政,杇人以時塓館宫室,秦晉鄰接也。今江淮間杇爲鏝,即關東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哀都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022頁,第1字許惟賢第450頁,第8字
所㠯涂也。
段注涂塗古今字。涂者,飾牆也。《土部》曰:㙙,涂也。𡏲,仰涂也。墀,涂地也。《論語》曰:糞土之牆。不可杇也。
秦謂之杇。關東謂之槾。從木。
段注按此器今江浙以鐵爲之。或以木。《戰國策》。豫讓變姓名。八宮塗廁。欲以刺襄子。襄子如廁。心動。執問塗者。則豫讓也。刃其杅。曰欲爲智伯報讎。杅謂涂廁之杅。今本皆作扞。矦旰切。繆甚。刃其杅,謂皆用木而獨刃之。以榰下云古用木,故從木例之。疑杅古全用木。故杇槾古字也。釫鏝今字也。
亏聲。
段注哀都切。五部。經傳多假爲盂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