㻫
王部15画左右结构U+3EEB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㻫
◎同“珌”。
外语翻译
- (same as ancient form of 珌) a gem or ornament on a scabbard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玉篇》:古文珌字。註詳五畫。
注解
〔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玉部。
〔㻫〕字拼音是b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⺩、畢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卑吉切頁碼第8頁,第16字續丁孫
珌
佩刀下飾。天子以玉。从玉必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一反切彼媚反頁碼第47頁,第4行,第1字述
佩刀下飾,天子以玉。從玉必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下飾謂未也,珌之言毖也,深之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卑吉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54頁,第1字許惟賢第22頁,第2字
佩刀下飾。天子以玉。
段注《毛傳》云:天子以珧。《說文》珧字下亦云:天子珧珌。此當人云:天子以珧。諸矦以玉。淺人妄竄改之。
从王。必聲。
段注卑吉切。十二部。
古文珌。
段注各本無。《玉篇》曰:珌古文作㻫。《汗𥳑》,古文四聲韻皆曰:㻫見《說文》。今據補。必畢古通用。同在十二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