吪
意思解释
吪
é基本解释
①行动:“尚寐无~。”
②教化;感化:“周公东征,四国是~。”
③(鸾和凤凰一类鸟)死。凤靡鸾~。
④古同“讹”,错误。
⑤古同“哦”,歌唱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行动。
吪,动也。从口,化声。 尚寐无吪。 如龙如鬼,或寝或吪。
move;
2.感化、教化。
周公东征,四国是吪。
help to change by persuasion, setting an example,etc.;
国语辞典解释
吪
é详细解释
动
1.行动。
《说文解字 · 口部》:“吪,动也。”《诗经 · 王风 · 兔爰》:“我生之后,逢此百罹。尚寐无吪!”唐 · 郤昂《岐邠泾宁四州八马坊颂碑》:“如龙如彪,或寝或吪。”
2.感化。
《诗经 · 豳风 · 破斧》:“周公东征,四国是吪。”汉 · 毛亨 · 传:“吪,化也。”
外语翻译
- move
- mouvement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五禾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吾禾切,𡘋音囮。《說文》:動也。《詩・王風》:尚寐無吪。【傳】吪,動也。【釋文】吪,本亦作訛。又,〈小雅〉:或寢或訛。《玉篇》引《詩》作吪。《廣韻》本作訛,亦作譌。《小雅釋文》:《韓詩》作譌。譌,覺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化也。《詩・豳風》:周公東征,四國是吪。【傳】吪,化也。【釋文】吪,又作訛。
义又,《廣韻》:謬也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乎瓜切,音譁 —— 口開也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𨅌、僞。
注解
〔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吪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é、huā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化。
〔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é] ⑴ 行动:“尚寐无~。”⑵ 教化;感化:“周公东征,四国是~。”⑶ (鸾和凤凰一类鸟)死⑷ 古同“讹”,错误。⑸ 古同“哦”,歌唱。㈡ [huā] ⑴ 口开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五禾切頁碼第44頁,第18字續丁孫
吪
動也。从口化聲。《詩》曰:「尙寐無吪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五陁反頁碼第133頁,第6行,第2字述
動也。從口化聲。《詩》曰:「尚寐無吪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臥旣覺,必有聲气。又曰:『或寢或吪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五禾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40頁,第6字許惟賢第107頁,第2字
動也。
段注見《釋詁》、《毛詩傳》。
从口。化聲。
段注五禾切。十七部。
詩曰:尙寐無吪。
段注《王風》。又《小雅》或寢或吪。今各本作訛。非也。訛卽譌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