鋏
国语辞典解释
鋏铗
jiá详细解释
名
1.钳子。
《说文解字 · 金部》:“铗,可以持冶器铸镕者。”北周 · 庾信《对烛赋》:“铜荷承泪蜡,铁铗染浮烟。”
2.剑。
《玉篇 · 金部》:“铗,剑也。”《楚辞 · 屈原 · 九章 · 涉江》:“带长铗之陆离兮,冠切云之崔嵬。”
3.剑柄。
《战国策 · 齐策四》:“长铗归来乎!食无鱼。”
外语翻译
- tongs, pincers; dagger; sword
- Degen, Säbel (S)
- pinces pour utiliser avec un feu, épé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吉叶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吉協切;《正韻》:古協切,𡘋音頰。《說文》:可以持冶器鑄鎔者也。从金,夾聲。一曰若挾持。【徐曰】金鐵夾持鑄鍋者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劒也。《戰國策》:馮驩彈鋏,歌曰:長鋏歸來乎。左思〈吳都賦〉:毛羣以齒角爲矛鋏。【註】鋏,刀身劒鋒,有長鋏、短鋏。
义又,通作夾。《莊子・說劒篇》:韓魏爲夾。【註】夾,古協反 —— 把也。一本作鋏。
注解
〔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。
〔鋏〕字拼音是jiá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夾。
〔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á] ⑴ 冶鑄用的鉗⑵ 劍。⑶ 劍柄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古叶切頁碼第464頁,第25字續丁孫
鋏
可以持冶器鑄鎔者。从金夾聲。讀若漁人莢魚之莢。一曰若挾持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居狹反頁碼第1088頁,第2行,第1字述
可以持冶器鑄鎔者也。從金夾聲。讀若漁人筴魚之筴。一曰若挾持。
鍇注臣鍇曰:「今鐡夾持鑄鍋者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古叶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2810頁,第4字許惟賢第1222頁,第8字
可㠯持冶器鑄鎔者也。
段注冶器者鑄於鎔中。則以此物夾而出之。此物金爲之。故从金。
从金。夾聲。
段注古叶切。八部。
讀若漁人夾雨之夾。
段注夾二徐作莢。非。今正。《周禮》幷夾取矢。
一曰若挾持。
段注一謂讀若挾持之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