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謂的意思解释

言部16画左右结构U+8B02

言部

16画

9画

左右结构

YLEG

YRWB

SKQ

06627

U+8B02

4111251251212511 点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钩、横、横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wèi

基本解释

见“谓”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wèi

详细解释

1.评论。

《论语 · 八佾》:“子谓韶,尽美矣。”

2.告诉。

《论语 · 雍也》:“子谓子夏曰:‘女为君子儒,无为小人儒。’”《韩非子 · 说林上》:“鲁人身善织屦,妻善织缟,而欲徙于越。或谓之曰:‘子必穷矣。’”

3.说。

《诗经 · 卫风 · 河广》:“谁谓河广,一苇杭之。”唐 · 杜甫《上后园山脚》诗:“勿谓地无疆,劣于山有阴。”

4.称呼、叫做。

《诗经 · 王风 · 葛藟》:“终远兄弟,谓他人父。”《孟子 · 梁惠王上》:“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,谓其台曰灵台,谓其沼曰灵沼。”

5.认为、以为。

《左传 · 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臣谓君之入也,其知之矣。”《三国志 · 卷四七 · 吴书 · 吴主传》:“张昭、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,故委心而服事焉。”

6.奈。

《诗经 · 邶风 · 北门》:“天实为之,谓之何哉!”《战国策 · 齐策一》:“受薛于先王,虽恶于后王,吾独谓先王何乎?”

7.是。

《诗经 · 小雅 · 宾之初筵》:“醉而不出,是谓伐德。”《左传 · 僖公五年》:“一之谓甚,其可再乎?”

8.使、让。

《诗经 · 小雅 · 出车》:“自天子所,谓我来矣。”《左传 · 昭公十六年》:“今吾子以好来辱,而谓敝邑背盟誓也,毋乃不可乎?”

与、和。

《史记 · 卷四二 · 郑世家》:“晋于是欲得叔詹为僇,郑文公恐,不敢谓叔詹言。”

1.道理、意义。

《三国志 · 卷四七 · 吴书 · 吴主传》:“顷闻诸将出入,各尚谦约,不从人兵,甚非备虑爱身之谓。”唐 · 韩愈《杂诗》:“蛙黾鸣无谓,合合祇乱人。”

无谓之事、无谓之举。

2.姓。如宋代有谓准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wèi

详细解释

1.称呼;叫做。

称谓、何谓绿建筑、形而上者谓之道。

2.意义。

无谓之争。

3.语法中指谓语。

主谓结构。

4.《书》说。

所谓、谁谓、可谓赏心悦目。

5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say, tell; call, name; be called
  • sagen, nennen, heißen, Sinn, Bedeutung (S)
  • dire, adresser la parole, désigner, sens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 )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于貴切,音胃。說文》:報也。【徐曰】謂之是報之也。廣雅》:說也。廣韻》:吿也、言也。增韻》:與之言也。易・乾卦》:何謂也。【疏】假設問辭,故言何謂。詩・召南》:求我庶士,迨其謂之。【傳】但相吿語,而約可定矣。左傳・昭八年》:子盍謂之。

又,《韻會》:事有可稱,曰有謂;失於事宜,不可名言,曰無謂。莊子・齊物論》:今我則有謂矣,而未知吾所謂之,其果有謂乎,其果無謂乎。前漢・景帝紀》:姦法與盜盜,甚無謂也。

又,《正韻》:非與之言而稱其人亦曰謂。論語》子謂子賤、子謂子產,是也。指事而言亦曰謂。詩・召南》謂行多露、〈小雅〉謂天蓋高之類,是也。稱其言亦曰謂。論語》此之謂也、其斯之謂與,是也。又,《正字通》:援古釋義而言亦曰謂。易・臨卦》:大君之宜,行中之謂也。禮・樂記》:聖明者,述作之謂也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勤也。詩・小雅》:心乎愛矣,遐不謂矣。【箋】謂,勤也。勤思君子也。

又,《廣雅》:使也。玉篇》:信也、道也。

又,姓。萬姓統譜》:宋有謂準,太平興國登科。

說文》本作𧬴

考證

卷目:考證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 )

禮樂記,聖明者述作之謂也。

謹照原文聖明改明聖。

注解

〔謂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

〔謂〕字拼音是wè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胃

〔謂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wèi] ⑴ 见“谓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于貴切頁碼69頁,第5

𧬴

異體

𧬴報也。从言𦞅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于貴反頁碼194頁,第2行,第1

𧬴報也。從言胃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謂之是報之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于貴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356頁,第5許惟賢160頁,第6

𧬴報也。

段注《㚔部》曰:報,當罪人也。葢㓝與罪相當謂之報。引伸凡論人論事得其實謂之報。謂者,論人論事得其實也。如《論語》謂韶,謂武子,謂子賤子,謂仲弓,其斯之謂與,《大學》此謂身不脩不可以齊其家是也。亦有借爲曰字者。如《左傳》王謂叔父,卽《魯頌》之王曰,叔父也。亦有訓爲勤者。亦以合音冣近也。

从言。胃聲。

段注于貴切。十五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