貽
貝部12画左右结构U+8CBD
国语辞典解释
貽贻
yí详细解释
动
1.赠送。
《诗经 · 邶风 · 静女》:“静女其娈,贻我彤管。”《庄子 · 逍遥游》:“魏王贻我大瓠之种,我树之成而实五石。”
2.遗留。
《书经 · 五子之歌》:“有典有则,贻厥子孙。”《文选 · 陆机 · 文赋》:“俯贻则于来叶,仰观象乎古人。”
名
◎姓。如宋代有贻范。
外语翻译
- give to, hand down, bequeath
- vermachen
- légu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與之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盈之切;《正韻》:延知切,𡘋音飴。《說文》:贈遺也。經典通用詒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貽,遺。【註】相歸遺。《書・五子之歌》:貽厥子孫。《詩・邶風》:貽我彤管。【釋文】貽,本又作詒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魚》:貽貝。【註】黑色貝也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:羊吏切;《正韻》:以智切,𡘋音異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貝部。
〔貽〕字拼音是y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貝、台。
〔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í] ⑴ 贈給。⑵ 遺留,留下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與之切頁碼第206頁,第5字續丁孫
貽
贈遺也。从貝台聲。經典通用詒。
附注鄭珍新附考:「經傳中多詒、貽互見,作貽皆漢後所改。古亦省作台。」
白话解释
贻,馈赠。字形采用“贝”作边旁,“台”作声旁。经典著作中通用为“诒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