檴
木部17画左右结构U+6AB4
外语翻译
- tre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唐韻》同「樺」。
又,《唐韻》:胡郭切,音鑊。《爾雅・釋木》:檴落。【註】可爲杯器素。【郉疏】檴,一名落素,謂樸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無浸檴薪。【陸璣疏】檴㭨,榆也,其葉如榆,其皮堅韌,剝之長數尺,可爲絚索,其材可爲杯器。《說文》以檴爲樗重文,今从《正字通》改正。
注解
〔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檴〕字拼音是huò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蒦。
〔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ò] ⑴ huò ㄏㄨㄛˋ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,叶像榆叶,树皮坚韧,可当绳索用,木材可做杯器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丑居切頁碼第181頁,第3字續丁孫
㯉
木也。从木𧆪聲。
附注按:段玉裁注本改作:「㯉,㯉木也。以其皮裹松脂。从木,虖聲。讀若𦻏。檴,或从蒦。」並注云:「㯉、檴,古今字也。」又在「樗」字下注云:「各本『樗』與『㯉』二篆互譌,今正。《毛詩音義》、《爾雅音義》、《五經文字》可證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乎化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976頁,第5字許惟賢第431頁,第3字
㯉木也。
段注《釋木》。檴落。郭云:可以爲杯器素。按《小雅》薪是穫薪。箋云:穫落,木名也。陸云:依鄭則字宜木旁。㯉檴古今字也。司馬《上林賦》字作華。師古曰:華卽今之樺。皮貼弓者。《莊子》華冠,亦謂樺皮爲冠也。樺者俗字也。
㠯其皮裏松脂。
段注所謂樺燭。
從木。虖聲。
段注乎化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讀若𦾓。
或從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