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牼的意思解释

牛部11画左右结构U+727C

牛部

11画

7画

左右结构

TRGA 86,CGVA 98

HQMVM

MBHB

21512

U+727C

31211555121 撇、横、竖、提、横、撇点、撇点、撇点、横、竖、横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牛胫骨。

古通“顅”,颈长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牛膝下的直骨,即牛胫骨 牼,牛膝下骨也。从牛,坙声。人曰胫,牛牼。——《说文》

shin bone of cows;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牛胫骨,即牛膝下的骨头。

《说文解字 · 牛部》:“牼,牛膝下骨也。”清 · 黄景仁《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恭纪》:“斜攻闲开穷支撑,迎刃桀解无坚牼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《书》牛膝盖以下的骨头。

斜攻闲开穷支撑,迎刃桀解无坚牼(清‧黄景仁《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恭纪诗》)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man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下 部首:牛部 )

廣韻》:口莖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丘耕切,𡘋音鏗。說文》:牛膝下骨也。

又,人名。春秋・襄十七年》:邾子牼卒。左傳・昭二十年》:使少司𡨥牼以歸。孟子》:宋牼將之楚。

又,《廣韻》:戸耕切;《集韻》:何耕切,𡘋音莖 —— 義同。春秋》:邾子牼。【釋文】徐音戸耕反。

又,《集韻》:丘閑切,音慳。又,《集韻》:古定切;《類篇》:吉定切,𡘋音徑 —— 義𡘋同。

注解

〔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牛部

〔牼〕字拼音是kē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牜、巠

〔牼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kēng] ⑴ 牛胫骨。⑵ 古通“顅”,颈长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口莖切頁碼38頁,第19

牼牛厀下骨也。从牛巠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宋司馬牼字牛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懇耕反頁碼120頁,第5行,第1

牼牛膝下骨也。從牛巠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宋司馬牼,字牛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口莖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208頁,第2許惟賢92頁,第5

牼牛厀下骨也。

段注牛脛也。脛者,骹也。

从牛。巠聲。

段注口莖切。十一部。

《春秋傳》宋司馬牼字牛。

段注按《仲尼弟子列傳》。宋司馬耕字牛。《左傳》哀十四年。兩書司馬牛。不偁其名。許云司馬牼。豈卽司馬耕與。外此昭卄年,卄一年宋有華牼。《孟子》書有宋牼。皆不傳其字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