摳
国语辞典解释
摳抠
kōu详细解释
动
1.提挈、撩起。
《广韵 · 平声 · 虞韵》:“抠,褰裳也。”《礼记 · 曲礼上》:“毋践屦,毋踖席,抠衣趋隅,必慎唯诺。”
2.探取。
《列子 · 黄帝》:“以瓦抠者巧,以钩抠者惮,以黄金抠者惛。”晋 · 张湛 · 注:“互有所投者,抠。”
3.捉拿、拘留。
《警世通言 · 卷六 · 俞仲举题诗遇上皇》:“差官教放了孙婆,将孙小二抠住问俞良安在?”
4.用手指或指甲挖取。
《西游记 · 第二回》:“抠眼睛,捻鼻子。”
不要抠鼻子!
5.北平方言。指追究、深究。
他遇著问题,总喜好死抠!
形
◎北平方言。指吝啬。
他这人抠得很,一毛钱也不肯拿出来。
两岸词典解释
摳抠
kōu详细解释
1.用手指或尖细的东西从里往外挖掘或掏取。
抠鼻子、用耳挖勺儿抠耳孔。
2.吝啬。
抠门儿、此人太抠。
3.深入钻研。
抠字眼儿、做学问要肯抠肯钻。
4.雕刻花纹。
用萝卜抠戳儿、在驴皮上抠影人儿。
外语翻译
- raise, lift up; tight-fisted
- geizig (Adj), ausgraben (V)
- creuser, gratt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口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墟侯切;《正韻》:驅侯切,𡘋音彄。《說文》:繑也。一曰摳衣升堂。《廣韻》:挈衣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摳衣趨隅。【註】摳,提也。
义又,探也。《列子・黃帝篇》:以瓦摳者巧,以鉤摳者憚,以黃金摳者惛。【註】以手藏物,探而取之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摳,揄旋也。秦晉樹稼早成熟謂之旋,燕齊之閒謂之摳揄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挎。
又,《唐韻》:豈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𧇾于切,𡘋音區 —— 亦褰裳也。
又,《集韻》:於口切 —— 與毆同,捶擊物也。
注解
〔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摳〕字拼音是kō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區。
〔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ōu] ⑴ 见“抠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口侯切頁碼第400頁,第16字續丁孫
摳
繑也。一曰摳衣升堂。从手區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可畱反頁碼第963頁,第2行,第1字述
繑也。一曰摳衣升堂。從手區聲。
鍇注臣鍇按:經解說,摳衣謂以手於衣下舉裙,便不躓步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口矦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2374頁,第2字許惟賢第1032頁,第2字
繑也。
段注按《糸部》曰:繑,絝紐也。與摳義絕遠。疑是矯字之譌。《矢部》曰:矯,柔箭箝也。摳之義爲矯枉。
一曰摳衣。
段注各本下有𦫵堂二字。今依《韵會》刪正。攐篆下曰:摳衣也。然則此當云一曰攐衣。《曲禮》曰:摳衣趨隅。摳,提也。衣,裳也。《論語》注云:攝𪗋者,摳衣也。
从手。區聲。
段注口矦切。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