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卸的意思解释

卩部9画左右结构U+5378

卩部

9画

6画

左右结构

会意字

RHBH 86,TGHB 98

OMSL

MAIY

87120

0609

4822

U+5378

311212152 撇、横、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提、横折钩、竖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xiè

基本解释

把东西去掉或拿下来。~车。~装(演员除去化装时穿戴涂抹的东西)。~妆(妇女除去身上的装饰)。拆~。

解除,不肯承担。~任。~肩(卸去肩上的负担,喻卸掉责任)。推~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会意。从卩,从止,从午。卩( jié ),像人形;止,息止;午,指马。合起来表示停车解马。本义:解马卸车。

2.同本义。

,舍车解马也。 《说文》马去鞍。 《广韵》空烦马鞍。 杜甫《携酒高亦同过用寒字》

卸车;卸鞍。

unharness; unhitch;

3.解除;解下。亦指褪下;脱下。

你快了装束,归顺天恩。 《西游记》功高马黄金甲。 唐 · 黄滔《李相公》

卸剥(脱);卸头(妇女卸去头上的装饰);卸除(解除,拆除)

remove; strip;

4.折下;取下 。

折卸。

remove; disassemble;

5.交卸;推卸 。

卸过(推卸过失);卸印(辞去官职)

shirk;

6.降落;落 。

卸帆(降帆);卸顶(秃顶)

fall;

7.凋谢。

寿星台上,有千年不的名花。 《西游记》月光昏,隔水人断孤村;深巷小,黄叶纷纷都 清 · 史震林《西青散记》

wither;

8.倒塌。

把身子往后一挣,那垛看墙就拉拉杂杂下半堵。 《儒林外史》

collapse;

国语辞典解释


xiè

详细解释

1.把东西拿下或去除。

唐 · 李中《维舟秋浦逢故人张矩同泊》诗:“卸帆清夜碧江滨,冉冉凉风动白苹。”

卸货、卸妆、拆卸、卸下行李。

2.解除、推托。

卸职、卸任、推卸责任。

3.凋谢、凋零。

《清平山堂话本 · 西湖三塔记》:“春开杨柳,秋卸梧桐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xiè

详细解释

1.把东西从牲口、车辆、舟船、飞机等上取下。

卸货、卸行李。

2.解除;去除。

卸责、卸任。

3.把东西从整体装置或人身上取下、解开。

卸车轮、卸螺丝钉、卸下马鞍卸、卸妆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lay down; retire from office
  • ablösen, entfernen
  • décharger, démonte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卩部 )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司夜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四夜切,𡘋寫去聲。說文》:舍車解馬也。

又,《增韻》:脫衣解甲曰卸。舟人出載亦曰卸。

注解

〔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卩部

〔卸〕字拼音是xi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𰆍、止、;、𦈢、卩,五行属

〔卸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卩,从止,从午。卩( jié ),像人形;止,息止;午,指马。合起来表示停车解马。本义是解马卸车。

〔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iè] ⑴ 把东西去掉或拿下来⑵ 解除,不肯承担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九上反切司夜切頁碼300頁,第11

卸舍車解馬也。从卪、止、午。讀若汝南人寫書之寫。

鉉注臣鉉等曰:午,馬也。故从午。

附注按:古文字「御」或省彳,疑「卸」與「御」本一字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七反切蘇夜反頁碼748頁,第7行,第1

卸舍車解馬也。從卪、止,午聲。讀若汝南人寫書之寫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御從此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九上反切司夜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722頁,第2許惟賢754頁,第3

卸舍車解馬也。

段注舍,止也。馬以駕車。止車則解馬矣。一說解馬謂騎解鞌。《方言》曰:發,舍車也。東齊海岱之閒謂之發。宋趙陳魏之閒謂之稅。郭注。今通言發寫。按發寫卽發缷也。寫者卸之假借字。《曲禮》曰:器之漑者不寫。其餘皆寫。義正同卸。今卸爲通用俗語。

从卪止,

段注行止有節。

午聲。

段注依《韵會》所據小徐本。

讀若汝南人寫書之寫。

段注司夜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
白话解释

卸,解开拉车的马背套具,脱开车辆。字形采用“卪、止、午”作会义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字形從卩、止,午聲。卩是人跪坐之形,指駕馬車的御者;止是馬車停下來;午聲,表示音讀。表示停車後,御者解去套在馬身上的馬具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