䶦
齒部26画左右结构U+4DA6
外语翻译
- upper and lower teeth in order and corresponding each other, to gnaw; to bit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士革切,音賾。《說文》:齒相値也。一曰齧也,引《春秋傳》𠵍䶦。○【按】今《左傳・定九年》作幘。
又,《廣韻》:楚革切;《集韻》:測革切,𡘋音策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齒部。
〔䶦〕字拼音是zé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齒、責。
〔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é] ⑴ 牙齒整齊,上下密合。⑵ 嚙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士革切頁碼第58頁,第17字續丁孫
䶦
齒相值也。一曰齧也。从齒𧵩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晳䶦。」
附注按:今本《左傳》「䶦」作「幘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爰測反頁碼第169頁,第2行,第1字述
齒相值也。從齒責聲。一曰齧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晢䶦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《春秋左傳》謂東郭『晢䶦而衣貍製。』謂齒縫上下相對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士革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313頁,第1字許惟賢第140頁,第2字
齒相値也。
段注今《左傳》作幘。譌字也。古無幘。則述傳時無此字也。杜云:齒上下相値也。按謂上下齒整齊相對。詩所云如瓠屖。
从齒。責聲。
段注士革切。十六部。
一曰齧也。
段注別一義。
《春秋傳》曰:皙䶦。
段注定九年文。按皙謂人色白。與䶦二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