臉
月部17画左右结构U+81C9
国语辞典解释
臉脸
liǎn详细解释
名
1.面部。
唐 · 王昌龄《采莲曲》二首之二:“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。”
脸颊、洗脸。
2.情面、面子。
《儒林外史 · 第五二回》:“设或将来亏折了,不彀还你,那时叫我拿甚么脸来见你?”
丢脸、赏脸、无脸见人。
3.面部的表情、态度。
变脸、翻脸。
两岸词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face; cheek; reputation
- Ansehen, Prestige (S), Gesicht (S)
- visage, face, réputation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居奄切,音檢。《集韻》:頰也。《韻會》:目下頰上也。
又,《廣韻》:七廉切;《集韻》:千廉切,𡘋音韱。《廣韻》:𦞦也。《齊民要術》羹臛法,有臉䑎羹。
又,《博雅》:臉,𡒒也。【釋文】臉,七潛切。
又,《廣韻》:力減切;《集韻》:兩減切,𡘋音溓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。
〔臉〕字拼音是li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僉。
〔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iǎn] ⑴ 见“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