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
国语辞典解释
談谈
tán详细解释
动
◎说话或讨论。
《孟子 · 离娄下》:“蚤起,施后良人之所之,遍国中无与立谈者。”宋 · 岳飞《满江红 · 怒发冲冠》词:“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”
抵掌而谈、促膝长谈、纸上谈兵、会谈、和谈。
名
1.所说的话。
《文选 · 曹植 · 与杨德祖书》:“吾常叹此达言,以为美谈。”
奇谈、美谈、老生常谈、无稽之谈。
2.姓。如汉代有谈巴。
外语翻译
- talk; conversation; surname
- Tan (Eig, Fam), reden, sich unterhalten , sprechen (über), besprechen (V)
- parler, causer, discuter, négoci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徒甘切;《正韻》:徒藍切,𡘋音郯。《說文》:語也。【徐曰】談者,和懌而悅言之。《廣韻》:談話,言論也。《公羊傳・閔二年》:魯人至今以爲美談。《禮・儒行》:言談者,仁之文也。《史記・滑稽傳》:談言微中。《晉書・阮修傳》:王衍當時談宗。
义又,《玉篇》:戲調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不敢戲談。
义又,手談。《續博物志》:王中郎以圍碁爲坐隱,或亦謂之爲手談。
义又,縣名。《南齊書・州郡志》:談縣,屬益州始康郡。
义又,蠻州名。《唐書・地理志》:嶺南道有談州。
义又,姓。〈蜀錄〉:漢有征東將軍談巴。
又,《正韻》亦作譚。詳譚字註。
又,《韻會小補》叶徒黃切,音唐。《急就章》:曹富貴,李尹桑。蕭彭祖,屈宗談。
注解
〔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談〕字拼音是t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炎。
〔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án] ⑴ 见“谈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徒甘切頁碼第69頁,第4字續丁孫
談
語也。从言炎聲。
附注陳詩庭《讀說文證疑》:「《說文》每引譚長說,而《言部》無譚字。案:談即譚字。古覃、炎字每相通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杜南反頁碼第194頁,第1行,第2字述
語也。從言炎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談者和懌而說言之,故《公羊傳》曰:『以爲美談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徒甘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356頁,第4字許惟賢第160頁,第5字
語也。
段注談者,淡也。平淡之語。
从言。炎聲。
段注徒甘切。八部。
白话解释
谈,对话交流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炎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從言、炎聲,篆文、隸書、楷書同。字從「言」為義符,表示是與言語有關的動作;從「炎」為聲符,不兼義,依《說文》,「炎」字本義為「火光上也」,此義與「談」無關,故不兼義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