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戍的意思解释

戈部6画独体字U+620D

戈部

6画

会意字

DYNT 86,AWI 98

IHI

HMS

53200

2050

4289

U+620D

134534 横、撇、点、斜钩、撇、点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shù

基本解释

军队防守。卫~。~边。~守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会意。从人持戈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负戈守卫边疆。本义:防守边疆。

2.同本义。

,守边也。 《说文》。按,伐者左人右戈,人持戈也。戍者,下人上戈,人何戈也。武王立重泉之 《管子 · 地数》彼其之子,不与我申。 《诗 · 王风 · 扬之水》二世元年七月,发闾左适 渔阳。 《史记 · 陈涉世家》

戍人(古代守边军士的通称);戍守(守卫);戍客(离开家乡戍守边境的人);戍逻(守边巡逻);戍役(戍边的军士);戍将(戍守边境的将领)

guard the frontier;

3.驻守。

三男邺城 杜甫《石壕吏》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轮台。 宋 · 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

戍鼓(驻边军士所击的鼓声);戍主(古代驻守一地的长官);戍堡(边防驻军的营垒、城堡);戍御(防守御敌)

garrison;

名词

1.守边的士兵。

乃归诸侯之 《左传 · 定公元年》

戍傜(兵役及劳役);戍屋(戍卒屋舍);戍妇(戍卒的妻子);戍歌(戍卒唱的歌)

garrison soldiers;

2.守边之事 。

其谢尚、 王愆期等,悉令还据本 《晋书 · 庾亮传》。又如:戍堡

戍漕军需用品之运输。特指水运。又指边防区域的营垒、城堡。

garrison;

国语辞典解释


shù

详细解释

以兵卒防守边疆。

《左传 · 僖公三十年》:“秦伯说,与郑人盟,使杞子、逢孙、杨孙戍之乃还。”宋 · 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诗:“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。”

戍守。

1.守卫的人。

《史记 · 卷六 · 秦始皇本纪》:“为桂林、象郡、南海,以适遣戍。”宋 · 陆游《悲秋》诗八首之一:“可使江淮间,岁岁常列戍。”

2.军队驻守的营房。

《晋书 · 卷七三 · 庾亮传》:“其谢尚、王愆期等,悉令还据本戍。”唐 · 元结《欸乃曲》五首之二:“唱桡欲过平阳戍,守吏相呼问姓名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shù

详细解释

1.军队驻守、防守。

戍守、戍边、戍卫。

2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defend borders, guard frontiers
  • Besatzung (S)
  • banni, garder la frontièr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戈部 )

廣韻》:傷遇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春遇切,𡘋輸去聲。說文》:守邊也。爾雅・釋言》:遏也。【註】戍守,所以止𡨥賊。廣韻》:舍也。詩・小雅》:我戍未定。

又,《正韻》:殊遇切,音樹 —— 義同。

注解

〔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戈部

〔戍〕字拼音是shù,独体字,可拆字为戈、人、!、戊、丶,五行属

〔戍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人持戈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负戈守卫边疆。本义是防守边疆。

〔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hù] ⑴ 军队防守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傷遇切頁碼421頁,第9

戍守邊也。从人持戈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失裕反頁碼1006頁,第5行,第1

戍守邊也。從人持戈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傷遇切古音第三、四部頁碼2519頁,第3許惟賢1095頁,第5

戍守邊也。

段注《春秋》曰:公子買戍衞。

从人。持戈。

段注會意。傷遇切。按古音讀如獸。在三部四部。衞公叔戍。《世本》作朱。古音朱讀如州。

白话解释

戍,戍守边境。字形采用“人、戈”会义,表示守卒持戈。

字形解说

「戍」字作從人扛著戈,甲骨文、金文、戰國文字至楷書字形相同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