敺
攴部15画左右结构U+657A
国语辞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expel, drive away; beat, assault
- ausschließen, ausstoßen
- expulser, pouss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玉篇》:古文驅字。《周禮・夏官・方相氏》:以索室敺疫。《前漢・鼂錯傳》:敺略畜產。【註】師古曰:敺與驅同。《佩觽集》:以毆擊之毆爲敺,逐其順,非有如此者。
注解
〔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下,康熙部首是攴部。
〔敺〕字拼音是q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區、攴。
〔敺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ū] ⑴ 同“驱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豈俱切頁碼第324頁,第7字續丁孫
驅
馬馳也。从馬區聲。
敺
異體𢿛
古文驅从攴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器于反頁碼第797頁,第6行,第2字述
馬馳也。從馬區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797頁,第7行,第1字述
古文從攴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豈俱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1864頁,第3字許惟賢第815頁,第1字
驅馬也。
段注各本作馬馳也。今正。此三字爲一句。驅爲篆文。此三字言其義。許之例如此。驅馬常言耳。盡人所知。故不必易字以注之也。驅馬,自人䇿馬言之。《革部》曰:鞭,驅也。是其義也。
从馬。區聲。
段注豈俱切。古音在四部。俗作駈。
古文驅。从攴。
段注攴者,小擊也。今之扑字。鞭,箠,策所以施於馬而驅之也。故古文从攴。引伸爲凡駕馭追逐之偁。《周禮》。以靈𡔷敺之。以炮土之𡔷敺之。《孟子》。爲淵敺魚。爲叢敺爵。爲湯武敺民。皆用古文。其實皆可作驅。與《殳部》之毆義別。
字形解说
金文二例,後例作,由「攴」、「區」二字構成。從攴,示驅趕動作。從區,聲符,注明音讀。前例所從「
」,「區」的省變。篆文作
,從馬、區聲。示驅趕牲畜。古文承自金文第二例。隸書、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