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㯟的意思解释

木部16画上下结构U+3BDF

木部

16画

12画

上下结构

SSVI

DDVNE DDNME

FFXK

44909

U+3BDF

1234123451124134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释义

同“麓”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(ancient form of 麓) foot of a hill or mountain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 )

玉篇》:古文麓字。註見鹿部八畫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麓、㯟二文𡘋收林部。今从林者皆歸木部,麓字別見鹿部,非。

注解

〔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

〔㯟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林、彔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上反切盧谷切頁碼195頁,第9

麓守山林吏也。从林鹿聲。一曰林屬於山爲麓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沙麓崩。」

㯟古文从录。

附注沈濤古本考:「《御覽》五十七《地部》引作『林屬於山曰麓,一曰麓者守山林吏也。』是古本以林屬於山為正解,守山林吏為一解。蓋麓本林屬於山之名,因而守山林之吏即名為麓,義有後先,足徵今本之倒置矣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一反切盧木反頁碼501頁,第2行,第1

㯟守山林吏也。從林鹿聲。一曰林屬於山爲麓。《春秋左傳》曰:「沙麓崩。」

鍇注臣鍇按:《周禮》:「虞衡掌山澤林麓,士若干人。」《春秋左傳》曰「山林之木,衡鹿守之」是也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501頁,第3行,第1

古文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彔聲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上反切盧谷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084頁,第4許惟賢477頁,第5

㯟守山林吏也。

段注《左傳》。山林之木。衡鹿守之。杜曰:衡鹿,官名也。按鹿者,麓之假借字。天子曰林衡。諸侯曰衡鹿。皆守山林吏也。《晉語》。史黯曰:主將適螻而麓不聞。韋曰:麓,主君苑囿者。

從林。鹿聲。

段注盧谷切。三部。按此亦形聲包會意。守山林之吏,如鹿之在山也。

一曰林屬於山爲麓。《春秋傳》曰:沙麓崩。

段注《春秋》僖公十四年文。三傳同。《穀梁傳》曰:林屬於山爲麓。《周禮》、《王制》皆云林麓。鄭云:山木生平地曰林。生山足曰麓。《詩・大雅・旱麓》毛曰:麓,山足也。葢凡山足皆得偁麓也。亦假借作鹿。易。卽鹿無虞。虞翻曰:山足稱鹿。鹿,林也。

古文從彔。

段注彔聲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