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𣓀的意思解释

𣓀

木部11画上下结构U+234C0

木部

11画

7画

上下结构

USU

YJD

SEF

U+234C0

41431121234

意思解释


基本释义

𣓀

1zhēn

拼音zhēn。同“榛”。

𣓀

2zhěn

拼音zhěn。草木众齐。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 )

唐韻》:側詵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緇詵切,𡘋音臻。唐韻》同「𣐽」。說文》:木也。詩・邶風》:山有榛。〈大雅〉:榛楛濟濟。

一曰蕪也。揚雄〈反騷〉:枳棘之榛榛兮。【註】榛榛,梗穢貌。

又,《說文𣐽註果實如小栗,引〈莊公・二十四年〉《左傳》女摰不過𣐽栗。【徐曰】今五經皆作榛,榛有臻至之義。又,《禮・曲禮》:婦人之摰,椇榛脯脩棗栗。【註】榛,古作𣐽〇【按】此二說,則榛訓木名,𣐽訓果實;古字分,今通用。

又,《韻會》或作樼。左思〈蜀都賦〉:樼栗罅發。【註】榛、樼同。

又,榛筓,婦人喪服。禮・檀弓》:榛以爲筓,長尺而總八寸。

又,聚木曰榛。淮南子・原道訓》:木處榛巢,水居窟穴。

又,《集韻》:慈鄰切,音秦。鉏臻切,音蓁。將先切,音箋 —— 義𡘋同。

又,叶渠年切,音近䖍。司馬相如〈弔二世賦〉:汨淢靸以永遊兮,注平臯之廣衍;觀衆樹之蓊薆兮,覽竹林之榛榛。衍平聲。

考證

卷目:考證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 )

《禮・曲禮》椇榛脯脩棗栗。〔註〕榛,古作𣐽。

謹照原文註改釋文。榛古改古本。

注解

〔榛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

〔榛〕字拼音是zhē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秦,五行属

〔榛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秦声。本义是植物名。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。

〔榛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ēn] ⑴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结球形坚果,称“榛子”,果仁可食。木材可做器物。⑵ 丛杂的草木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上反切側詵切頁碼180頁,第6

𣓀

異體𣐽

𣓀果,實如小栗。从木辛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女摯不過𣓀栗。」

附注段玉裁注:「《周禮・籩人記》、《曲禮・內則》、《左傳》、《毛詩》字皆作榛。」

蔣注唐唐玄度《新加九經字樣》:𣓀榛,音臻,實如小栗,傳曰女贄不過𣓀栗。上說文,下經典相承隷變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一反切側詵反頁碼443頁,第4行,第2

𣓀實如小栗。從木辛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女贄不過𣓀栗。」

鍇注臣鍇按:今五經皆作榛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上反切側詵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956頁,第1許惟賢422頁,第3

𣓀𣓀實如小栗。

段注《韵會》作木名實如小栗六字。《周禮・籩人》,記《曲禮・内則》、《左傳》、《毛詩》字皆作榛。假借字也。榛行而𣓀廢矣。鄭云:如栗而小。與許合。《齊民要術》引《詩義疏》云:榛栗有二種。

从木。辛聲。

段注側詵切。十二部。《蜀都賦》作樼。

《春秋傳》曰:女摯不過𣓀栗。

段注《左傳》莊二十四年文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