貛
豸部24画左右结构U+8C9B
国语辞典解释
貛
详细解释
◎“獾”的异体字。
外语翻译
- badger
- blaireau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呼官切,音歡。《爾雅・釋獸》:狼,牡貛、牝狼。【疏】狼,牡名貛,牝曰狼。《說文》:野豕也。《正字通》:狗貛,蜀人呼天狗,似小狗而肥。李時珍曰:貒,豬貛也;貛,狗貛也,二種相似而略殊。遼東有海貛,皮可爲裘領。
又,《集韻》:逵員切,音權 —— 義同。
义《集韻》亦作貆、貒,通作犿。
注解
〔貛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豸部。
〔貛〕字拼音是hu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豸、雚。
〔貛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ān] ⑴ 同“獾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呼官切頁碼第318頁,第8字續丁孫
貛
野豕也。从豸雚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八反切呼寬反頁碼第788頁,第2行,第1字述
野豕也。從豸雚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呼官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830頁,第4字許惟賢第800頁,第2字
野豕也。从豸。雚聲。
段注呼官切。十四部。按𠘯部引《爾雅》。狐貍貒貈醜。貒作貛。葢貒貛本一字。貛乃貒之或體。淺人刪去上文似豕而肥四字。乃注野豕也三字於此以分別之耳。其物非有二。《集韵》、《類篇》亦合爲一字。宜正之曰:貒或从雚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