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否的意思解释

口部7画上下结构U+5426

口部

7画

4画

上下结构

会意字

GIKF 86,DHKF 98

MFR

GIJ

10609

0694

2381

U+5426

1324251 横、撇、竖、点、竖、横折、横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fǒu

基本解释

表示不同意,不认可。~定。

不,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。可~?。

不如此,不是这样,不然。~则。学则正,~则邪。

详细解释

副词

1.会意。从口,从不。“不”亦兼表字音。本义:不然,不是这样。

2.[古]∶不,不然,不如此。

,不也。 《说文》臧凶。 《易 · 师》德黍帝位。 《书 · 尧典》。注:“皆训不。”唐雎对曰:“,非若是也。” 《战国策 · 魏策》王曰:“,吾何快于是,将以求吾所大欲也”。 《孟子 · 梁惠王上》

这是妥当的办法吗?否。

nay; no;

3.非,不是。

大人亨。 《易 · 否卦》则熟虑而从之。 《礼记 · 表记》。注:“谓非己志也。”夫建国设都,乃作后王君公,用泰也。 《墨子》

not;

4.——用于“能否”、“可否”、“是否”中。

明日能否出发,需视天气而定。

5.用在疑问句末,构成是非问句。

是不必问其果解脱也。 清 · 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廉颇老矣,尚能饭? 宋 · 辛弃疾《永遇乐 · 京口北固亭怀古》

汝知之否。

6.另见 pǐ。

基本解释

不好,坏,恶。~极泰来(“否”和“泰”,前者是坏卦,后者是好卦。指事情坏到了极点,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)。未知善~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闭塞;阻隔不通。

,隔也。 《广雅》难知也。 《诗 · 小雅 · 何人斯》者,蔽固不通之称。 《匡谬正俗》者,闭而乱也。 《汉书 · 刘向传》

否滞(停滞;阻塞);否塞(闭塞不通);否结(阻滞,郁结。比喻运数不好);否隔(亦作“否鬲”。隔绝不通);否道(壅蔽之道);否闭(闭塞不通)

block;

2.贬斥。

每与之言,言皆玄远,未尝臧人物。 《世说新语》

denounce; censure;

3.变坏;灭绝。

若到天地昏曚而万物矣。 《西游记》不择善 《庄子 · 渔父》

become extinct;

形容词

1.困厄;不顺。

执事顺成为臧,逆为 《左传 · 宣公十二年》

否屈(困顿受挫);否败(穷困;时运不好);否往泰来(坏运到了尽头,好运就来了);否而末泰(时局动荡不安);否运(恶运,坏运)

poverty-stricken;

2.恶。

未知臧 《诗 · 大雅 · 抑》陟罚臧,不宜异同。 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否心(邪恶之心);否德(卑劣的品德);否臧(善恶)

evil;

3.通“鄙”。鄙陋。

不善少而老。 《庄子 · 大宗师》予所者,天厌之!天厌之! 《论语 · 雍也》

否妇(鄙陋的妇女)

superficial; shallow;

名词

1.通“痞”。病名,胸中满闷结块的病。

心下痛。 《素问 · 五常政大论》

否肿(痞块肿胀)

lump in the abdomen;

2.另见 fǒu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fǒu

详细解释

不同意。相当于口语中的“不”字。

《战国策 · 魏策四》:“否,非若是也。”

否认、否决。

1.不然。

否则。

2.用在问句句尾,表示询问。

知道否?

详细解释

1.《易经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坤(☷)下干(☰)上。象天地不交,万物不通之义。

2.坏、恶。

《诗经 · 大雅 · 抑》:“于呼小子,未知臧否。”《文选 · 诸葛亮 · 出师表》:“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,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。”

否极泰来。

不好、恶劣的。

汉 · 桓宽《盐铁论 · 复古》:“穷夫否妇,不知国家之 虑。”

否德。

贬斥。

臧否人物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fǒu

详细解释

1.不认可;不赞成。

否决、否认。

2.不然;不如此。

否则。

3.接在某个词后面,表示与之相反的意义。

去否、是否、无论他能否参加,本活动都照常举行。

详细解释

1.恶;坏。

否德、否极泰来。

2.品评不好的部分;贬斥。

臧否人物。

3.《易经》六十四卦之一。参见【六十四卦】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not, no, negative; final particle
  • übel; Nein (fou3)​ (V)
  • mal, pervers, dénier, nier, non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 )

古文: 𠘶

唐韻》:方九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俯九切,𡘋音缶。說文》:不也。徐鍇曰:不可之意見於言,故从口。集韻》:口不許也。書・益稷》:否則威之。詩・周南》:害澣害否。又,〈小雅〉:嘗其旨否。集韻》:通作不。

又,《廣韻》:符鄙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部鄙切,𡘋音痞。玉篇》:閉不行也。廣韻》:塞也,《》卦名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補美切,音鄙。集韻》:惡也。正韻》:穢也。易・師卦》:初六,師出以律,否臧凶。【疏】否爲破敗,臧爲有功。又,〈鼎卦〉:初六,鼎顚趾,利出否。【註】否,謂不善之物也。【疏】寫出否穢之物也。詩・大雅》:未知臧否。【又】邦國若否。〇【按】《釋文》:《書・益稷》、《詩・烝民》,否字俱兼缶、鄙二音。

又,叶府眉切,音𤰞楚辭・九章》:心純尨而不泄兮,遭讒人而嫉之;君含怒以待臣兮,不淸徵其然否。

又,叶方矩切,音甫。𨻰琳〈大荒賦〉:覽六五之咎休兮,乃貧尼而富虎;嗣反覆其若兹兮,豈云行之臧否。

注解

〔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否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fǒu、pǐ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不、口,五行属

〔否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口,从不。“不”亦兼表字音。本义是不然,不是这样。

〔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ǒu] ⑴ 表示不同意,不认可⑵ 不,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⑶ 不如此,不是这样,不然 [pǐ] ⑴ 不好,坏,恶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方九切頁碼44頁,第23

否不也。从口从不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府丑反頁碼134頁,第3行,第1

否不也。從口不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不,本音缶。」又侯又反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古音第-部頁碼241頁,第5許惟賢107頁,第7

否不也。从口不。

段注按否字見《不部》。此誤增也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