搹
扌部13画左右结构U+6439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於革切;《集韻》:乙革切,𡘋音厄。《說文》:把也。或作㧖,又作扼。
又,《唐韻》:古核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各核切,𡘋音隔 —— 義同。《儀禮・喪服》:苴絰大搹。【註】盈手曰搹。搹,㧖也。中人之㧖圍九寸。
注解
〔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搹〕字拼音是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鬲。
〔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è] ⑴ 古同“扼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於革切頁碼第402頁,第1字續丁孫
搹
把也。从手鬲聲。
㧖
異體扼
搹或从戹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㧖,今隸變作扼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晏索反頁碼第974頁,第1行,第2字述
把也。從手鬲聲。讀若戹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974頁,第1行,第3字述
搹或從戹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於革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388頁,第7字許惟賢第1038頁,第4字
把也。
段注《喪服》。苴絰大搹。注曰:搹,扼也。中人之扼圍九寸。此言中人滿手把之。其圍九寸。則其徑約計三寸也。《喪服》傳。朝一溢米。夕一溢米。王肅,劉逵皆云:滿手曰溢。與鄭異。按此謂溢爲搹之叚借字也。然搹溢字見一章數行內,不應異用。則知鄭說爲長。
从手。鬲聲。
段注於革切。十六部。
搹或从戹。
段注㧖今隷變作扼。猶軶隷變作軛也。許云扼者,搹之或字。而鄭注禮云搹扼也者,漢時少用搹。多用扼。故以今字釋古字。非於許有異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