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膻的意思解释

月部17画左右结构U+81BB

月部

17画

13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EYLG

BYWM

QSKA

70216

5238

7594

U+81BB

35114125251125111 撇、横折钩、横、横、点、横、竖、横折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像羊肉的气味。~气。~味。腥~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肉,亶( dǎn )声。本义:羊臊气。

2.同本义。亦泛指臊气。

蚊慕羊肉,羊肉也。 《庄子 · 综无鬼》

膻气(羊肉的气味);膻根(指羊);膻荤(指肉类或气味浓烈的食品。也作“荤羶”);膻芗(祭祀时焚烧牛羊肠间脂肪所散发出来的气味);膻腻(腥膻油腻)

sheepy odor;

3.类似羊臊气的恶臭。

王之嫔御,恶而不可亲。 《列子 · 周穆王》

膻腥(荤腥。亦指鱼肉类食物);膻秽(又臭又脏。谓肮脏丑恶)

odor;

4.有膻味的兽肉。

,肉也。诗曰:裼暴虎。 《说文》

膻肉(羊肉);膻食(膻荤。肉类食物);膻根(羊及羊肉的别称)

meat;

5.通“馨” 。

膻芗(膻,通“馨”;芗,通“香”。五谷的香气。因以指祭祀所用的黍稷等谷物)

aroma;

6.羊油 (弃膻在庭际,双鹊来摇尾。—— 唐· 皮日休《喜鹊》)

dàn

mutton oil;

名词

袒露。

膻,肉膻也。&;mdash;&;mdash;《说文•肉部》

dàn

基本解释

袒露。

胸中。~中(➊中医指胸腔中央,心包所在处;➋针灸穴位名,位于前胸部正中)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同“羶”。羊身上的臊味。

《集韵 · 平声 · 仙韵》:“羴,《说文》,羊臭也,或作膻..、膻。”《列子 · 周穆王》:“王之嫔御,膻恶而不可亲。”

dàn

详细解释

参见“膻中”条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羊身上的臊味。同“羶”。

dàn

详细解释

《书》袒露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a rank odor; a technical term from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center of the chest
  • Aroma (S)
  • ranc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肉部 )

唐韻》:徒旱切;《集韻》:蕩旱切,𡘋音袒。說文》:肉膻也。从肉,亶聲。》:膻裼暴虎。〇【按】《詩・鄭風》今作襢,《集韻》或省作胆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尸連切,音羶。說文》:羊臭也。本作羴,或作羶、𦏫列子・周穆王篇》:王之嬪御,膻惡而不可親。

又,《正字通》:音誕。〈素問〉:膻中者,臣使之官,喜樂出焉。王冰曰:在胷中兩乳閒。朱肱曰:心之下有鬲膜,與脊脅周回相著,遮蔽濁氣,所謂膻中也。

注解

〔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

〔膻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shān、d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亶,五行属

〔膻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肉,亶( dǎn )声。本义是羊臊气。

〔膻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hān] ⑴ 像羊肉的气味 [dàn] ⑴ 袒露。⑵ 胸中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下反切徒旱切頁碼131頁,第2

膻肉膻也。从𠕎亶聲。《詩》曰:「膻裼暴虎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八反切特坦反頁碼338頁,第4行,第2

膻肉膻也。從肉亶聲。《詩》曰:「膻裼暴虎。」

鍇注臣鍇曰:「謂袒衣見肉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下反切徒旱切、徒旱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681頁,第5許惟賢304頁,第2

膻肉膻也。

段注《釋訓》、《毛傳》皆云:襢裼,肉襢也。李巡云:脫衣見體曰肉襢。孫炎云:襢去裼衣。按多作襢,作袒,非正字。膻其正字。《素問》膻中,謂氣海。

从肉。亶聲。

段注徒旱切。十四部。

詩曰:膻裼暴虎。

段注《鄭風》文。今詩作襢,作袒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