𣖫
木部14画上下结构U+235AB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𣖫
◎同“榖”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同「穀」。
又,《集韻》:訖岳切,音角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類篇》:克角切,音㱿 —— 苴杖也。
注解
〔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𣖫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gǔ、què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㱿、朩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古祿切頁碼第183頁,第12字續丁孫
榖
異體𣖫
楮也。从木㱿聲。
附注段玉裁本小篆作「𣖫」,並注:「此篆體依《五經文字》正。各本作榖,从隸便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孤速反頁碼第454頁,第4行,第1字述
楮也。從木𣪊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古祿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981頁,第4字許惟賢第433頁,第4字
𣖫
楮也。
段注此篆體依《五經文字》正。各本作榖者,從𣜩便也。《小雅》傳曰:榖,惡木也。陸機疏曰:江南以其皮擣爲紙。謂之榖皮紙。絜白光輝。按《山海經》傳曰:榖亦名構。此一語之輕重耳。
從木。㱿聲。
段注古祿切。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