廓
意思解释
廓
kuò基本解释
①空阔,广阔。~然。寥~。
②扩大。~张。
③空寂:孤独:“悲忧穷戚兮独处~”。
④物体的周围、外缘。轮~。耳~。
⑤古同“郭”,外城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广( yǎn ),郭声。“广”甲骨文、金文象屋墙屋顶形,这里表示与建筑物有关。本义:通“郭”。外城。
2.同本义。
匈奴无城廓之守。
城廓(内外城的城墙,指城池)
outer wall;
3.物体的外缘。
白描,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。
轮廓;耳廓。
outline;
形容词
1.大,广大;空阔。
窈而深,廓其有容。
廓如(宽宏;宽阔);廓大(宽阔);廓落(宽大的样子;空寂的样子);廓廓(空旷、开阔的样子)
wide; extensive;
2.豁达,开朗通达 。
廓达(豁达,开朗通达)
sanguine and reasonable;
3.空寂;孤独。
廓然独居。
廓处(独自居处)
lonely;
动词
1.开拓,扩大。
狭隘褊小,则廓之以广大。 尔乃廓开九币。
廓土(开拓疆域);廓开(扩张,开展);廓恢(扩大,发展);廓充(扩充);廓大镜(放大镜);廓大(扩大)
expand;
2.清除。
廓妖气于远服。
廓清(清理;肃清);廓平(廓清平定);廓定(廓清平定)
clean;
国语辞典解释
廓
kuò详细解释
形
1.广阔、宽大。
《史记 · 卷六十四 · 司马穰苴传 · 太史公曰》:“余读司马兵法,闳廓深远。”《三国志 · 卷五十四 · 吴书 · 周瑜传》:“性度恢廓,大率为得人,惟与程普不睦。”
宽廓、宏廓。
2.空虚。
《淮南子 · 精神》:“处大廓之宇,游无极之野。”汉 · 高诱 · 注:“廓,虚也。”
名
◎物体的外缘周围。
轮廓、耳廓。
动
1.开拓、扩张。
《荀子 · 修身》:“狭隘褊小,则廓之以广大。”
开廓、廓大。
2.扫荡、清除。
唐 · 许敬宗《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》诗:“日羽廓游气,天阵清华野。”
廓清陋习。
外语翻译
- broad, wide, open, empty; to expand
- schwer, wichtig
- vast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𢌓
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苦郭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闊鑊切,𡘋音鞹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大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上帝耆之,憎其式廓。〈吳志・周瑜傳〉:性度恢廓。
义又,《說文》:空也。《前漢・東方朔傳》:今世之處士魁然無徒,廓然獨居。
又,《集韻》:開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張小使大謂之廓。《荀子・狄隘篇》:褊小,則廓之以廣大。《後漢・班勇傳》:廓開朝廷之德。
又,《集韻》或作郭。韓愈〈徐偃王廟𥓓〉:堅嶠之後,達夫郭之。
义又,劒削曰廓。揚子《方言》:劒削,自關而東,或謂之廓,或謂之削。
义又,州名,《廣韻》:廓州,漢西羌地,前涼湟河郡,周爲廓州。
考證
《荀子・狄隘篇》褊小,則廓之以廣大。
謹照原文改荀子狹隘褊小,則廓之以廣大。
注解
〔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广部。
〔廓〕字拼音是kuò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广、郭,五行属木。
〔廓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广( yǎn ),郭声。“广”甲骨文、金文象屋墙屋顶形,这里表示与建筑物有关。本义是通“郭”。外城。
〔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uò] ⑴ 空阔,广阔⑵ 扩大⑶ 空寂:孤独:“悲忧穷戚兮独处~”。⑷ 物体的周围、外缘⑸ 古同“郭”,外城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苦郭切頁碼第385頁,第8字續丁孫
𩇑
異體𩇊、霩
雨止雲罷皃。从雨𩫩聲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別作廓,非是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呼郭反頁碼第934頁,第4行,第3字述
雨止雲罷皃也。從雨郭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苦郭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292頁,第2字許惟賢第997頁,第9字
雨止雲罷皃。
段注《淮南・天文訓》。道生於虛霩。虛霩生宇宙。今俗字作廓。廓行而霩廢矣。
从雨。𩫩聲。
段注苦郭切。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