𧰵
豕部12画左右结构U+27C35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冬毒切;《集韻》:都毒切,𡘋音篤。《說文》:椎毄物也。
又,《集韻》:竹角切,音卓 —— 擊也。與𢽚、㧻、𢧈𡘋同。
又,《集韻》:都木切,音剢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𧰵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豕部。
〔𧰵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dú、zhuó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豖、殳。
〔𧰵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ú] ⑴ 用棍棒击物。㈡ [zhuó] ⑴ 同“𢽚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冬毒切頁碼第94頁,第8字續丁孫
𧰵
椎毄物也。从殳豖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丁燭反頁碼第254頁,第1行,第1字述
椎毄物也。從殳豕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椎音丈追反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各毒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475頁,第2字許惟賢第213頁,第5字
椎𣪠物也。
段注謂用椎擊中物。與《攴部》𢽴,《木部》椓,音義略同。
从殳。豖聲。
段注各毒切。《廣韵》竹角切。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