梏
意思解释
梏
gù基本解释
◎古代拘在罪人两手的刑具。桎~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木,告声。本义:木手铐。
2.同本义。
梏,手械也。 命有司省囹圄,去桎梏。 在足曰桎,在手曰梏。 甫愍然为之改容,乃得并解桎梏。 凡囚者,上罪梏拲(两手关械)而桎,中罪桎梏,下罪梏。
梏桎(即桎梏。束缚手足的刑具);梏掠(用刑拷问);梏拲(古代刑具,也指械系)
wooden hand-shackles;
3.为了防牛触人而套在牛角上的横木。字本作告。
告,牛触人,角箸横木,所以告人也。
joke;
动词
1.戴上手铐。也泛指械系,拘系。
执而梏之。 主梏扑者亦然。
fetter;
2.监禁。
帝乃梏之疏属之山(疏属:山名)。
imprison;
3.约束,束缚 。
梏亡(因受束缚而丧失);梏拲(比喻束缚人的事物)
tie; bind; restrain;
国语辞典解释
梏
gù详细解释
名
◎一种古代的刑具。套在人犯的手上限制其行动。
《说文解字 · 木部》:“梏,手械也。”清 · 徐珂《清稗类钞 · 武略类 · 转庵和尚说韩大任就抚》:“置之狱,乃夜毁梏逾垣出,亡走滇南。”
桎梏。
动
◎套上、铐住、拘禁。
《左传 · 襄公六年》:“子荡怒,以弓梏华弱于朝。”晋 · 杜预 · 注:“张弓以贯其颈,若械之在手,故曰梏。”
外语翻译
- handcuffs, manacles, fetters
- fesselt , legt Handfesseln an , Hosenträger, Klammern (S)
- menottes en boi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古沃切;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:姑沃切,𡘋音鵠。《說文》:手械也。《廣韻》:紂所作。《易・蒙卦》:用說桎梏。【疏】在手曰梏。《爾雅・釋器》:杻謂之桎,械謂之梏。《周禮・秋官・掌囚》:中罪桎梏,下罪梏。
义又,貫頸也。《左傳・襄六年》:子蕩以弓梏華氏于朝。
义又,《孟子》:梏亡之矣。【趙岐註】亂也。
义又,《博雅》:㮝也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㮝,角械也。
又,《廣韻》:古岳切;《韻會》:吉岳切;《正韻》:訖岳切,𡘋音覺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梏,直也。《禮・緇衣》引《詩》有梏德行。〈射義〉:棲皮曰鵠。【註】鵠之言梏。梏,直也,言人正直乃得中也。
考證
《爾雅・釋器》杻謂之桎,械謂之梏。
謹按所引出博雅不出爾雅。今照原文爾雅釋器改博雅釋室。桎改梏。梏改桎。
《左傳・襄六年》子蕩以弓梏華氏于朝。
謹照原文華氏改華弱。
注解
〔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梏〕字拼音是gù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告,五行属木。
〔梏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告声。本义是木手铐。
〔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ù] ⑴ 古代拘在罪人两手的刑具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古沃切頁碼第194頁,第3字續丁孫
梏
手械也。从木吿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骨僕反頁碼第497頁,第3行,第1字述
手械也,所以告天也。從木告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械之以告天也。《尚書》曰:『天討有罪,五刑五用哉!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古沃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078頁,第3字許惟賢第475頁,第1字
手械也。所㠯告天。
段注所㠯告天四字依《周禮・音義》補。梏吿曡韵也。
從木。吿聲。
段注古沃切。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