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絃的意思解释

糹部11画左右结构U+7D43

糹部

11画

5画

左右结构

XYXY

VFYVI

ZSZZ

20932

U+7D43

55444441554 撇折、撇折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横、撇折、撇折、点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琴瑟類樂器上用以發音的絲線。也作“弦”。《集韻•先韻》:“絃,八音之絲也,通作弦。”

絃樂器。《吕氏春秋•慎人》:“孔子烈然返瑟而絃。”

用絃樂器奏出的聲音。漢馬融《長笛賦》:“曲終闋盡,餘絃更興。“

彈奏絃樂器。《正字通•糸部》:“絃,通作弦。《樂記》‘北面而弦’註謂鼓琴瑟也。”

旋律;音调。唐元稹《桐花》:“宫絃春以君,君若春日臨;商絃廉以臣,臣作旱天霖。”

弓上的弦。《戰國策•秦策一》:“未絶一絃,未折一矢。”

中醫術語。指脈象急促,脈搏挺直,如接在拉緊的琴弦上。《素問•陰陽别論》:“鼓陽勝急曰絃。”

喻妻子。俗因以琴瑟喻夫婦,故謂婦死曰斷弦,續娶曰續弦。《古今小説•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“誰知你丈夫客死,我今續絃。”

成。《廣雅•釋詁三》:“絃,成也。”

基本解释

繩索。《廣雅•釋器》:“絃,索也。”《集韻•霰韻》:“絃,繩也。”

同“絢”。文彩貌。《篇海類編•衣服類•糸部》:“絃,與絢同,文彩皃。”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装于乐器以弹奏发声的丝、线。

唐 · 李商隐《锦瑟》诗:“锦瑟无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华年。”

2.弦乐器。

三国魏 · 嵇康《声无哀乐论》:“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,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。”

3.音调、音律。

唐 · 李颀《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》诗:“先拂商弦后角羽,四郊秋叶惊摵摵。”

4.比喻为妻子。参见“续弦”条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紧系在弓的两端,具弹性的绳状物。

弓弦。

2.乐器上可以弹奏发出乐音的线状物。

调弦、丝弦、用手指拨弦。

3.指弦乐或弦乐器。

管弦乐。

4.比喻妻子。∥同“弦”。

续弦、断弦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string on musical instrument
  • (eheliche)​ Bande (S)​, Band (S)​, fadendünner Puls (S, Med)​, Saite von Musikinstrumenten (S)​, Sehne eines Bogens (S)​, Gattin (S)​, Halbmond (S)​, Mondviertel (S)​, Sprungfeder (S)
  • corde d'arc, corde d'instrument de musique, ressort de montre, corde (droite joignant les deux points sur une courbe)​, hypoténus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 )

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胡田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胡千切,𡘋音賢。五經文字》:琴瑟弦。亦用弦字作絃者,非。〇【按】經典弦通作絃。禮・樂記》:淸廟之瑟,朱絃而疏越。論語》:聞絃歌之聲。

又,《廣韻》:許縣切;《集韻》:翾縣切;《正韻》:翾眩切,𡘋音絢。博雅》:繩素也。今人以爲呼煙切,失之矣。凡弓、弩、琴、瑟弦,皆从弓。

注解

〔絃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絃〕字拼音是xi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玄

〔絃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ián] ⑴ 琴瑟類樂器上用以發音的絲線。也作“弦”。《集韻•先韻》:“絃,八音之絲也,通作弦。”⑵ 絃樂器。《吕氏春秋•慎人》:“孔子烈然返瑟而絃。”⑶ 用絃樂器奏出的聲音。漢馬融《長笛賦》:“曲終闋盡,餘絃更興。“⑷ 彈奏絃樂器。《正字通•糸部》:“絃,通作弦。《樂記》‘北面而弦’註謂鼓琴瑟也。”⑸ 旋律;音调。唐元稹《桐花》:“宫絃春以君,君若春日臨;商絃廉以臣,臣作旱天霖。”⑹ 弓上的弦。《戰國策•秦策一》:“未絶一絃,未折一矢。”⑺ 中醫術語。指脈象急促,脈搏挺直,如接在拉緊的琴弦上。《素問•陰陽别論》:“鼓陽勝急曰絃。”⑻ 喻妻子。俗因以琴瑟喻夫婦,故謂婦死曰斷弦,續娶曰續弦。《古今小説•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“誰知你丈夫客死,我今續絃。”⑼ 成。《廣雅•釋詁三》:“絃,成也。” [xuàn] ⑴ 繩索。《廣雅•釋器》:“絃,索也。”《集韻•霰韻》:“絃,繩也。”⑵ 同“絢”。文彩貌。《篇海類編•衣服類•糸部》:“絃,與絢同,文彩皃。”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胡田切頁碼429頁,第1

𢎺

異體

𢎺弓弦也。从弓,象絲軫之形。凡弦之屬皆从弦。

鉉注臣鉉等曰:今別作絃,非是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象古文絲而系於軫,軫者系弦之處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形先反頁碼1022頁,第2行,第1

𢎺弓弦也。從弓,象絲軫之形。凡弦之屬,皆從弦。

鍇注臣鍇曰:「軫,重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胡田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2566頁,第4許惟賢1114頁,第10

𢎺弓弦也。

段注弓弦以絲爲之。張於弓。因之張於琴瑟者亦曰弦。俗別作絃。非也。弦有急意。故董安于性緩,佩弦以自急。《心部》曰:𢛆,急也。

从弓。象絲軫之形。

段注𢆯也。象古文絲而系於軫。軫者系弦之處。後人謂琴系弦者曰軫。胡田切。十二部。今字作弦。按軫當作紾。从車者,譌也。紾者,轉也。《方言》。軫,戾也。軫乃紾之叚借字。絲紾,言弦戾也。

凡弦之屬皆从弦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