腨
月部13画左右结构U+8168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市兗切;《集韻》:豎兗切,𡘋音踹。《說文》:腓腸也。《廣韻》:腨腸。《正字通》:俗曰脚肚。《博雅》:䏿,腨也。
义又,穴名。〈靈樞經〉:上踝五別寸,入貫腨腸穴。
又,《集韻》:尺兗切,音舛 —— 義同。
义或作𨄔。
注解
〔腨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。
〔腨〕字拼音是shu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耑。
〔腨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uàn] ⑴ 小腿肚子:“刺~入二寸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市沇切頁碼第130頁,第32字續丁孫
腨
腓腸也。从𠕎耑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昌輭反頁碼第337頁,第6行,第2字述
腓腸也。從肉耑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腳脛後腸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市沇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680頁,第1字許惟賢第303頁,第5字
腓腸也。
段注腨者,脛之一耑。舉腨不該脛也。然析言之如是。統言之則以腨該全脛。如《禮經》之言肫骼是也。《禮經》多作肫。或作膞。皆假借字。《山海經》謂之䏿。
从肉。耑聲。
段注市沇切。十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