弃
意思解释
弃棄
qì基本解释
◎舍去,扔掉。抛~。遗~。~权。~市(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,并将尸体暴露街头)。~世(超出世俗或指去世)。~养(父母死亡的婉辞)。~置不顾。~瑕录用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,三点表示羊水,头向上表示逆产。中间是只簸箕 ,下面是两只手。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。小篆写法大同小异。本义:扔掉;抛弃。
2.同本义。
弃,捐也。 天之弃商也久矣。 抛子弃草间。 举以予人,如弃草芥。 敌弃炮仓皇遁。 子孙弃者。 弃其妇。 弃甲投戈。 弃厌(嫌弃;厌恶);弃亲(抛弃亲族);弃礼(抛弃礼制);弃秽(抛弃秽浊);弃失(丢失);弃地(丢弃田地);弃灰(把灰烬弃在路上);弃物(被丢失之物);弃国(丢失封国或都城);弃才(被遗弃的人才)
throw away; discard; abandon;
3.废,废除。
水官弃矣。 弃言(已经废弃之言);弃法(废弃法度);弃井(废井)
abolish;
4.忘记。
弃,忘也。 其庸可弃乎。 弃忽(遗忘,忽略)
forget;
5.违背;背叛 。
弃命(违命;抛弃命令);弃天(违背天意);弃言(背弃诺言);弃信(违背信义);弃约(违约,不守前约)
violate; betray;
6.离开。
子弃寡人。 弃予(离开我);弃代(去世)
leave;
7.旷,耗费 。
弃力(费力);弃日(耗费时日,虚度光阴)
expense;
外语翻译
- reject, abandon, discard
- ablegen, ausschalten , aufgeben , verscherzen, wegwerfen
- abandonner, rejet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說文》古文棄字。《左傳・襄四年》:是弃陳也。《史記・周本紀》:周后稷名弃,其母姜原欲弃之,因名曰弃。餘詳木部八畫。
注解
〔弃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廾部。
〔弃〕字拼音是q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𠫓、廾,五行属木。
〔弃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,三点表示羊水,头向上表示逆产。中间是只簸箕 ,下面是两只手。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。小篆写法大同小异。本义是扔掉;抛弃。
〔弃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ì] ⑴ 舍去,扔掉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詰利切頁碼第123頁,第4字續丁孫
𠆉
異體棄、𣓪、𠔚
捐也。从𠬞推𠦒棄之,从𠫓。𠫓,逆子也。
鉉注臣鉉等曰:𠫓,他忽切。
弃
古文棄。
𠆉
異體𢍞
籒文棄。
附注李孝定《甲骨文字集釋》按:「字象納子𠀠中棄之之形。古代傳說中常有棄嬰之記載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契利反頁碼第320頁,第2行,第1字述
捐也。從𠬞推𠦒棄也。從㐬,㐬,逆子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逆,故推之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320頁,第3行,第1字述
古文棄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320頁,第3行,第2字述
古文棄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詰利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630頁,第2字許惟賢第282頁,第4字
捐也。
段注《手部》曰:捐,棄也。
从𠬞推𠦒棄也。
段注竦手推𠦒而捐之也。
从㐬。㐬逆子也。
段注旣以𠬞𠦒會意。又加㐬以箸之。㐬者,不孝子。人所棄也。棄,詰利切。十五部。
古文棄。
段注古文以竦手去屰子會意。按𠆉字𣜩變作棄。中體佀世。唐人諱世。故《開成石經》乃凡碑板皆作弃。近人乃謂《經典》多用古文矣。
籒文棄。
段注今字亦從云不從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