𣡺
木部30画上中下结构U+2387A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𣡺
◎同“蘽”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魯水切,音壘 —— 本作蘽,籀作𣡺,通作櫐。《說文》:木名。
注解
〔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𣡺〕字拼音是lěi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𤳳、𣑩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力軌切頁碼第181頁,第5字續丁孫
蘽
木也。从木藟聲。
𣡺
籒文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柳水反頁碼第447頁,第1行,第2字述
木也。從木藟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有山蘽、有虎蘽,注云:「江東呼蘽爲藤,似葛而大。」《本草》謂嬰奧爲千嵗蘽,即今人言萬歲藤。大者如盎,及冬不凋,故從木;其形蔓似草,故從艸;在草木之間也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447頁,第3行,第1字述
籒文。
鍇注臣鍇曰:「從木、囘,象其屈盤,𤳳聲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力軌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963頁,第2字許惟賢第425頁,第4字
蘽木也。
段注《釋木》。諸慮,山櫐。欇,虎櫐。郭曰:今江東呼櫐爲藤。虎櫐,今虎豆。纏蔓林樹而生。《中山經》。畢山,其上多櫐(依《齊民要術・藝文類聚》)。郭曰:今虎豆,貍豆之屬。櫐一名縢。音耒。按櫐者蘽之省。其物抂艸木之閒。近於艸者則爲《艸部》之藟。詩之藟也。近於木者則爲《木部》之蘽。《釋木》之山櫐,虎櫐也。縢藤古今字。謂之縢者,可以爲緘縢也。蘽之屬不一。統名之曰蘽木。
從木。藟聲。
段注形聲包會意。力軌切。十五部。
籒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