饐
飠部20画左右结构U+9950
外语翻译
- spoiled, rotten, sou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䬥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乙冀切,音懿。《玉篇》:饐餲,臭味變。《說文》:飯傷濕也。《爾雅・釋器》:食饐謂之餲。《集韻》或作𩚂饖。
又,《集韻》:於例切,音餲 —— 義同。又,《集韻》:一結切,音噎。《說文》:飯窒也。《集韻》或作䭇噎。
又,《集韻》:益悉切,音壹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下,康熙部首是食部。
〔饐〕字拼音是y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飠、壹。
〔饐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ì] ⑴ (食物)腐败发臭:“食~而餲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乙冀切頁碼第165頁,第12字續丁孫
饐
異體䭇
飯傷溼也。从𠊊𡕍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反切乙器反頁碼第413頁,第1行,第1字述
飯傷溼也。從食壹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乙冀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885頁,第5字許惟賢第393頁,第2字
飯傷溼也。
段注《魚部》曰:鮑,饐魚也。是引伸之凡淹漬皆曰饐也。《字林》云:饐,飯傷熱溼也。混饐於饖。葛洪云:饐,飯餿臭也。本《論語》孔注。而非許說。
从𠊊。壹聲。
段注乙冀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