胝
意思解释
胝
zhī基本解释
◎〔胼~〕见“胼”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手脚掌上的厚皮,俗称茧子。
胝,腄也。 胝,胼胝。 胝,皮厚也。 耕耘树艺,手足胼胝。 百胝存楚,居今观古,曾何足云。
胝趼(茧子);胝皱(皮肉因生茧而皱缩)
callus;
外语翻译
- callous, corn
- cal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竹尼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張尼切,𡘋音疷。《說文》:腄也。《玉篇》:腁胝。《廣韻》:皮厚也。《韻會》:𧿧也。《集韻》:一曰繭也。《前漢・司馬相如傳》:躬傶骿胝無胈〔註〕𨇿也。《荀子・子道篇》:耕耘樹藝,手足腁胝,以養其親。任昉〈百辟勸進牋〉:雖累繭救宋,重胝存楚。
又,《集韻》:稱脂切,音𨾦 —— 鳥胃。一曰胵,五藏總名。《博雅》:百葉謂之膍胵。本作胵,或从氐。
又,丁計切,音帝 —— 牲體之本也。
又,《正韻》:旨而切,音支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。
〔胝〕字拼音是zh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氐,五行属金。
〔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ī] ⑴ 〔胼~〕见“胼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竹尼切頁碼第131頁,第15字續丁孫
胝
異體𦙁、𦙘、𦙠
腄也。从𠕎氐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陟尼反頁碼第339頁,第4行,第2字述
腄也。從肉氐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史記》:禹手足胼胝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竹尼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684頁,第5字許惟賢第305頁,第6字
腄也。
段注《漢書》。躳奏無胈。《史記》作躳胝無胈。徐廣曰:胝竹移反。胝,腄也。李善引郭璞《三蒼解》曰:胝,𨇿也。竹施反。按據此二音。似胝本從氏聲。在五支韵。然小顏注漢云:竹尸反。今《說文》作胝,從氐。今韵入六脂。姑仍其舊。
从肉。氐聲。
段注竹尼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