椽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
①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。~子。~笔。
②古代房屋间数的代称:“东宇西房数十~。”
详细解释
名词
◎(形声。从木,彖( tuàn )声。本义:承屋瓦的圆木) 同本义。
椽,榱也。 以大宫之椽归,为卢门之椽。 采椽不斫。 架梁之椽,多于机上之工女。 不数岁,田百顷,楼阁万椽,牛羊蹄躈各千计。
椽杙(椽子和小木桩);椽桷(承屋瓦用的圆木与方木。圆的叫椽,方的叫桷。泛指椽子);椽笔(大笔);椽栋(椽子与正梁)
rafter;
国语辞典解释
详细解释
名
◎架在桁上用以承接木条及屋顶的木材。
《左传 · 桓公十四年》:“以大宫之椽,归为卢门 之椽。”《晋书 · 卷八五 · 诸葛长民传》:“屋中柱及椽桷间,悉见有蛇头,令人以刀悬斫,应刃隐藏,去辄复出。”
外语翻译
- beams, rafters, supports
- poutre, chevron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直孿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重緣切,𡘋音傳。《說文》:榱也。《廣韻》:屋角也。《爾雅・釋宮》〔疏〕:屋椽,齊魯名桷,周人名榱。《左傳・桓十四年》:宋以大宮之椽歸爲盧門之椽。【註】圓曰椽,方曰桷。《前漢・藝文志》:茅屋采椽。
又,《集韻》:柱戀切,傳去聲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椽〕字拼音是chu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彖,五行属木。
〔椽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彖( tuàn )声。本义是承屋瓦的圆木。
〔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uán] ⑴ 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⑵ 古代房屋间数的代称:“东宇西房数十~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直專切頁碼第187頁,第10字續丁孫
椽
榱也。从木彖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纏尃反頁碼第469頁,第6行,第1字述
榱也。從木彖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直專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018頁,第1字許惟賢第448頁,第7字
榱也。
段注《左傳》。以大宫之椽歸爲盧門之椽。《釋名》曰:椽,傳也。相傳次而布列也。
從木。彖聲。
段注直專切。十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