𩿅
鳥部15画左右结构U+29FC5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胡弓切,音熊 —— 鳥父也。一曰牡也,一曰武稱。本作雄。
注解
〔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中,康熙部首是鳥部。
〔𩿅〕字拼音是xió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厷、鳥。
〔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óng] ⑴ 同“雄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羽弓切頁碼第113頁,第3字續丁孫
雄
異體𩿅
鳥父也。从隹厷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于弓反頁碼第296頁,第3行,第1字述
鳥父也。從隹厷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羽弓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572頁,第8字許惟賢第256頁,第6字
鳥父也。从隹。厷聲。
段注羽弓切。古音在六部。
白话解释
雄,小鸟之父。字形采用“隹”作边旁,“厷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作,由「隹」、「厷」二字構成。所從「厷」,變易作「
」。從隹,示其為鳥禽類之義。從厷,聲符,注明音讀。篆文承之,作「厷」。隸書、楷書承之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